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与东盟合作战略的活力与亮点(今日关注 聚焦中国—东盟三大国际盛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2:09 人民网-华南新闻

  

中国与东盟合作战略的活力与亮点(今日关注 聚焦中国—东盟三大国际盛会)
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都盛况空前

  何运斌摄本报今起开设“聚焦中国—东盟三大国际盛会”专栏,对盛会进行全方位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编 者

  近日,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专程到广西检查指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筹备工作。在与广西领导人会谈时,他们谈到了广西提出的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李肇星表示,外交部将积极与东盟国家进行协商和沟通,力争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有关内容体现在这次纪念峰会的成果中。这样,“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又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M”型战略体现中国—东盟合作的国家意图

  今年7月20日,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详见本报2006年7月21日第十七版头条《中国—东盟“M”型合作战略浮出水面》)。

  “M”型战略是面向东盟的战略合作构想。它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和探索的过程。

  首先,它的提出面临三个中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背景:即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迅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入推进,东亚区域经济整合方兴未艾。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2003年,中国总理温家宝倡议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自贸区建设搭建合作交流平台。2004年至今,中国与东盟已共同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短短4年多时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启动到现在,不仅发展迅速,而且不断深入。在这一背景下,展开双方次区域合作将是自贸区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自贸区加快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以构建次区域合作为主要目标的“M”型战略,从内容上看,涵盖了东盟东部增长区、东西走廊计划和越、老、柬“增长三角”,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的精神,符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合作领域,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国和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当前,东亚区域经济整合方兴未艾。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亚经济整合是中国—东盟经济整合的方向和目标。由中国率先与东盟建立的“10+1”合作框架已经成为东亚整合的一个基本平台,并促进了东盟+韩国,和东盟+日本两个“10+1”及“10+3”的合作进程。这其中,东盟是操作平台,中国是推动力量。

  2005年底,在吉隆坡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峰会,发表了《吉隆坡宣言》,东亚各方认同了以东盟为主体和主导,共同推动东亚合作的基本格局。我国总理温家宝也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以中国—东盟为依托,与东盟一道推进东亚合作”。

  有关专家指出,广西的区位价值将使其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合作与东南亚合作的重要节点,广西在东亚整合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这种区域整合的大趋势下,“M”型战略的提出,站在了面向东亚合作的战略高度,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向深度延展。

  “M”型战略顺应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潮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加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和变化,其重要特点之一是沿海经济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并带有强烈的区域化发展特征。

  由北向南,放眼全国,沿海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环渤海湾的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将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山东两年前就开始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将丹东、大连、营口、锦州和葫芦岛五城市打造成一个沿海产业集聚带,带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腹地经济的发展;福建省以福州、莆田、泉州和厦门等城市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对福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能够更好地发挥经济规模和积聚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M”型战略的提出,将扩大和加速我国北部湾地区的开放与开发,顺应了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10多年前,国内就有专家和学者曾提出建立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想。但是,当时环北部湾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不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等条件,没有形成开发这个经济圈所必不可少的人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现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这些地区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人们看到,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潮中,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区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客观条件已经形成。居于其中的广西,则专门成立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来推动该经济区的发展。广西将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为依托,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M”型战略来自长期的调研和探索

  “M”型战略的形成有两个有力的支撑,一是东翼的泛北部湾经济区,二是中轴线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广西领导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为广西确立的未来发展之路。

  泛北部湾经济区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概念由小到大的探索过程。

  严格意义的“环北部湾”只包括中国三省和越南,即传统意义上“两国四方”。中越两国已提出共同建设“两廊一圈”的设想,其中的“一圈”,就是环北部湾经济圈。但如何让这“一圈”更广泛地融入国际国内的区域合作,更好地发挥这“一圈”的作用——这是广西领导人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广西的发展不应该只是对内的问题,特别是环北部湾的发展,应当是一个向外的概念,应该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共同开展的次区域合作。于是,一个依据地缘经济概念,超越单纯地理概念的“泛北部湾”就应运而生了。它将临近北部湾的东盟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纳入其中,进一步拓展“泛北部湾”的外延。海洋是中国与这些国家联系的重要通道,具有进一步开展合作的优势和便利。

  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提出,则是广西对东盟国家一段时间经贸实践的总结。

  在翔实的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广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南宁到新加坡的铁路和公路,是联结中国泛珠地区与中南半岛最为便捷、综合效益最好的干线通道。南宁到新加坡的铁路,无论是东线还是中线连通,也仅有300到500公里需新建;南宁到新加坡公路距离为3900公里,目前高速公路已建成南宁—中越边境友谊关路段。今后,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南宁—河内—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以沿线重点城市和跨境合作为依托,吸引产业、物流、专业市场的集聚,以点带面,发展通道经济,逐步形成贯通中南半岛的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由于该走廊上还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如湄公河流域的经济中心曼谷、东盟向中国开放的“桥头堡”河内等,把沿线资源整合起来,可构成西太平洋西岸的快速增长带。

  金秋十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将齐聚南宁,共同出席中国—东盟国际盛会,共商合作发展大计,这必将掀起中国—东盟合作新高潮。而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必将成为这一高潮中的活力和亮点,在国际合作中迸射出耀眼的光芒。

  今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南宁隆重举行。其中,纪念峰会是近年来我国继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第三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多边外交活动,是今年我国三大多边外交活动之一,也是10+1领导人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对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报记者 庞革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