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拯救“廉价救命药”只能靠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2:21 新京报

  既然廉价特效药无法在“市场化”中生存,而老百姓又需要它,政府就应该挺身而出,解决这个矛盾,以政府的“有所作为”来弥补“市场化”的不足。

  上海一名六岁的孩子因为缺药而命悬一线,所缺的“救命药”不过是一种十几年前普遍应用于临床、每支只有2元钱的特效药———复方新诺明。可是病人家属、医生四处寻找,都买不到这种廉价药,最后还是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才在江苏兴化的一家

药店里找到了它。而类似这种“急寻廉价救命药”的事件,近年来在上海已发生过多次。(10月23日《东方早报》)

  药的作用在于治病救人,可是这些年,能治病救人的特效药一一从市场上消失,吃不死人也救不了人的药却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这种怪现象看起来不可思议,实则“医疗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特效药是指治疗特殊病情时特别有效的药,因为针对“特殊病情”,所以特效药的销量都不会很大,又因定价较低,所以药厂生产特效药的利润都很微薄,有的甚至亏本,于是很多药厂停止了特效药的生产,“急寻廉价救命药”的事件便一再上演。

  我们没法指责药厂停产特效药。“医疗市场化”也意味着“药品市场化”,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药品生产企业的天性,也是它们的权利。也不能指望市场化企业以“救死扶伤”为已任,为了挽救病人的性命而置自家的命运而不顾,去做亏本的买卖。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经济”,在各个社会领域,“市场化”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还有一部分问题是“市场化”解决不了、也不能靠“市场化”解决的,医疗领域的廉价特效药便是其中一例。这个时候,就应该“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既然廉价特效药无法在“市场化”中生存,而老百姓又需要它,政府就应该挺身而出,解决这个矛盾,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拯救廉价特效药的命运,以政府的“有所作为”来弥补“市场化”的不足。

  依靠政府的力量,不是说政府出台什么规定,强迫药品生产企业必须生产某种药品,强迫它们做亏本买卖,而是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挽救特效药:一是调整药品定价机制,适当提高特效药的政府定价,让生产特效药的药品企业有钱可赚、有利可图;二是政府部门对生产廉价特效药的企业进行财政扶持,对廉价特效药实行经济补贴,既让生产企业有钱可赚,又让老百姓能用到廉价药。相比而言,后一种途径更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如果政府部门的财力不允许,前一种途径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让廉价特效药重回市场,对于抑制药价上涨也能起到相当作用。这些年药价之所以越“降”越高,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药品生产企业热衷于生产替代药品,以规避政府确定的药品“降价圈”,替代药品的疗效可能不及原来的药品,药价却涨了好几倍。让廉价特效药重回市场,不仅会让那些高价替代药品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而且能带动整个市场药价“水落船低”,缓解老百姓看病贵难题。

  □晏扬(上海大学教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