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图]逢“听”必涨垄断破坏社会公平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8:54 兰州晨报

  

[图]逢“听”必涨垄断破坏社会公平原则
IC卡成为市民乘车的主要依靠。本报记者张铁梁摄

  核心提示

  公交集团在体现公用福利职能的同时也要追求经济效益。福利与赢利这一矛盾的合理化解才能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公交卡到底涨不涨价,或许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该

怎么涨。有关人士建议,在公交集团当前缺乏市场竞争,拥有垄断地位的体制下,应该尽快建立预防公用事业决策失误和领导干部失察的长效监督机制。企业经营数据、财务状况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并建立起接受民间第三方专业审计的制度,加强第三方监管或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兰州市民公交支出负担重

  根据发展中国家及我国其它城市的经验,居民公交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一般为6%-8%较为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兰州市城市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40.83元。假设某居民每天上下班无须转车,将乘车4次,且所乘车辆均为全程1元计算,每天花费为4元,假设其每个月工作日为22天,那么,该居民仅因上下班所支出的交通费用为88元,在月均可支配收入的840.83元中已占到了10.46%。这样的比例,高于发展中国家及我国其它城市的比例。2005年8月15日,兰州发生的“万人争抢公交IC卡预约单”的事件也足以说明兰州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并非“足以支撑1角钱的涨幅”。

  企业亏损难道让百姓埋单

  公交集团列出了四大亏损原因。“且不论是否真的亏损,即便出现了亏损,那么,这部分亏损就必须由市民埋单吗?”这是记者采访时听到的一种声音。

  长期研究企业改制的一位专家就指出:“企业的发展不应建立在增加公众负担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律,公用事业企业应打破垄断,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让市场和消费者决定产品的市场份额。不能以价格听证掩盖管理漏洞,价格听证的目的是促进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但一些垄断行业打着企业亏损的名义随意利用价格听证,向消费者转嫁企业负担,这实际上是让消费者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埋单。”

  听证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

  我国《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等应建立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但是,该条款对于如何听证,各有关方面当事人在听证会中的比例、违反听证制度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均未作具体规定,导致听证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庆志安律师说:“这种缺陷直接导致许多听证会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规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逢听必涨’,听证所提供的可选择的方案只不过是几套不同的涨价方案而已。所讨论的问题也不是‘涨与不涨’的问题,而是‘涨多少’的问题,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甚至变成了企业借机涨价的手段,听证结果令人无法信服。”

  价格调整应遵循法律原则

  庆志安律师认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共垄断企业,不管其实力有多么强大,其与市民之间形成的关系,应当依照包括《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其与广大市民的地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拿公交A卡来看,市民缴纳18元购卡后,通过向

  IC卡上充入一定数额的金钱进行乘车消费,公交集团与广大市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市民对于合同条款0.25元/次的优惠幅度也予以了认可。从法理上分析,合法有效的合同中,重要条款的变更应当经过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协商确认方可认定为有效,单方擅自变更重要条款的行为不但是无效的,更是一种违约行为。

  政府应确保体系的正确运转

  有关专家指出,市民需要廉价优质的交通服务,公交系统却要追逐高额利润。在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的兰州,在这一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面前,政府必须尽力保证公共管理及公权运行体系的正确运转,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调节社会公平、实施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的必要成本。如果不彻底打破兰州公交集团的垄断,降低准入门槛,让多种资本进入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就不可能使市民既得到实惠,又确保公平。

  应尽快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在兰州市建委2006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大会上,民评代表李俊宜曾指出,作为占有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应把服务社会大众放在首位,严格遵循保本微利的公众服务企业经营准则,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社会效益,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针对公交集团以亏损为由拟调高IC卡收费的问题,李俊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建议:“在当前缺乏有效竞争的条件下,应该尽快建立预防公用事业决策失误和领导干部失察的长效监督机制,把公共服务性企业置于全社会公开监督之下。企业经营数据、财务状况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并建立起接受民间第三方专业审计的制度,这对加强监督,避免国家资源浪费和预防腐败都将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同时也将使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理解公共服务企业的经营困境。

  本报记者刘志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