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农民工问题真正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9:10 国际在线

  作者:杨耕身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一份名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的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近三万名农民工中,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四成多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好,有四成的农民工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城市生活开销大、自身缺乏专业技术,有近二成的农民工最希望政府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

,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在城市发展、定居。(10月24日新华社报道)

  近年来,对于农民工的调查研究慢慢多了起来。无论如何结果如何,这种近距离的群体性调查,以及由此所体现的“主流社会”对于这一社会人群的体察与认知,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课题中必须要做的、至关重要的功课。但这本身其实已经喻示着,农民工群体与“主流群体”之间存在着的某种隔阂与断裂。相对于一些调查报告所提供的看待有关农民工的不同数据,这恰恰是最需要得到正视的一个附加值。

  这是一个事实:一直以来,农民工群体真实的生存以及精神状态,都处于被漠视的境地,他们被城市社会彻底地边缘化了。在今年9月11日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同样关于农民工的调查指出,不知不觉间,一直处于失语状态的“农民工”已经悄悄完成了自己的更新换代和“结构转型”。其中提到,当“民工荒”、“讨薪”等现象被当做社会问题备受关注的时候,农民工群体内的变化可能会让城里人始料不及。从来不曾关注,自然也就“始料不及”,这四个字,也就在这个意义上真实写照着这样一种阶层隔膜。

  这也是我们从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报告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比较适应,那么依然有三成是不适应的。中国农民工约有1.2亿,则不适应者便占据了四千万之多。这当中会有多少“阿星”?至于“四成多农民工感觉就业环境变好”,则不妨想想还有近六成的人要么感觉没什么变化,要么感觉变差,这是一种得什么样的局面?有近二成的农民工最希望政府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这种希望背后所凝结的又是怎样一种现实?而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农民工群体与城市社会相疏离的映象,当然,也仍是断裂的城乡社会的一次延续,仍是农民工开始作为一个城市社会现象出现时所面临的困境。一直以来,拖而未决。

  这可能是我们今天尽管艰难但仍需以极大勇气承认的一点:当隔膜早已有之,一再地通过各种调查来印证客观它还有什么意义?事实上,对于农民工群体所面临的问题而言,仅需极少的现实生存经验就可一眼即明的: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国民身份难题,城市仅仅成为城市人的城市而非广泛意义的领域,导致社会缺乏更流畅、更灵活的阶层流动机制——200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披露,目前我国合理的社会流动模式还没有形成,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阶层与处于经济社会位置较低阶层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而且事实上,这一切已经俨然成为我国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

  真实可信的调查报告是制订公共政策的前提,但是我们不能总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时态中。有关方面、有些地方的确在努力解决农民工问题,但在走向和谐社会的宏大背景之下,在致力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农民工权益问题上,我们早已不满足这种点滴推进,而必须是根本的体制性改良。这就是何时真正打破户籍藩篱之坚冰,何时实现真正自由的流动而非只能暂住于自已的国家,何时建立真正良性的阶层流动机制。

  在这里,与其说“我们”,不如说就更是农民工群体内生的强烈诉求。仍然是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相比“七字头(七十年代出生)”和“六字头”农民工,“八字头”农民工已经开始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也试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是一个公民的权益之所在,而“试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则关乎一个公民的权利。这其实喻示着,在悄然间,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拥有了现代政治的基本人格。那么对我们显得涩滞的公共政策来说,喜耶,忧耶?

  来源:潇湘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