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南义工的全国试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10:22 大河网-大河报

  

河南义工的全国试验
核心提示

  腰缠万贯的老板,初出校园的大学生,刚刚进城的农民工……他们是如此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河南义工。

  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在全国各地频繁亮相,每每出现,都引起关注和议论。河南义

工的“星火燎原”,是作秀还是感同身受的真诚之举?是救人还是自救的曲折表达?

  在他乡

  义工会树立河南人形象

  “拿出身份证、填表格、验血、抽血,不仅动作熟练,而且秩序井然。甚至还有河南人专程从绍兴赶来参加,十分感人。”

  10月14日晚上8时20分,杭州钱塘江畔,杭州城的盛事烟花大会刚刚结束。20多名河南人没有像当地居民那样立刻散去,而是拉开一面写有“河南义工会”的红色旗帜(如图),弯下腰开始捡垃圾。

  这是一个诞生在杭州的志愿者组织——“河南义工会”一次普通的活动。其“创意”灵感来自这个组织的发起人——网名叫“方老八”的河南人。

  当地媒体捕捉到了这个新闻,而这已经不是这群河南人第一次被杭州报纸表扬。9月24日,这群河南人曾在杭州集体义务献血。《钱江晚报》描述当时的情景:“尽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献血,可是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拿出身份证、填表格、验血、抽血,不仅动作熟练,而且秩序井然。甚至还有河南人专程从绍兴赶来参加,十分感人。”

  这群河南人显然不反对上报纸。因为“方老八”发起成立“河南义工会”的宗旨就是——自己说好不算好,别人说好才是真的好!改变一些人对河南人的不好看法。

  最早把这群河南人联系在一起的是网络。“方老八”到杭州不久,便成立了一个“河南老乡QQ群”,大家在上面交流最多的就是河南人在杭州的形象问题。后来,有人提议成立个义工组织,不定期地为杭州市民做好事,以改变杭州人对河南人的看法。

  按照安排,“河南义工会”组织活动,会员们的衣服上都要有“我是河南人”的字样。除了献血、捡垃圾,会员们干的义工活动还包括到孤儿院照顾孤儿、到养老院去慰问孤寡老人、给民工送温暖、去社区发挥一技之长、捐助失学儿童等。

  除了集体活动,在不同岗位上,为河南人争光也是河南义工们的共同想法。这其中,小焦的事格外突出。

  10月14日一大早,西溪别墅物业管理中心的主任小焦像前几天一样,提着水桶去给二号楼的一家住户浇花。浇完花,小焦拿出钥匙正要进屋喂猫,睡得迷迷糊糊从屋里冲出来的主人把他吓了一大跳。原来主人睡梦中听到动静跑了出来,一看是小焦,笑了:“我还以为是进来小偷了呢!太谢谢你了小焦,这几天让你受累了!”

  小焦名叫焦德尚,退伍后到杭州打工,一开始在西溪别墅物业管理中心当保安。当保安时,小焦看见老人买菜回来就帮着提菜上楼,谁家有个大小麻烦事,也都乐意帮忙。

  后来,小焦换了工作,离开了小区。一年多过去,小区居民对小焦念念不忘,最后专程找到他,请他回去当物业管理中心的主任。

  当上“领导”的小焦心里没底,关键时候,他想到了老乡,他通过“河南老乡QQ群”请来一些河南老乡到物业管理中心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小区便面貌一新——废弃了好几年的游泳池重新启用,豁口的围墙重新修复,还买了一辆小推车放在小区门口,哪个住户买的东西多,就跑上去帮助推回家。就这么着,小区在一群河南人的管理下,成了远近闻名的“舒心小区”。

  在城市

  创造城乡助学新模式

  “我们不直接经手资助人的钱,只起个牵线搭桥作用,最主要的是走访工作,把最需要救助的学生名单搞清楚。”

  在杭州发起成立第一个河南义工组织的“方老八”不知道,一年前,“河南义工联盟”已在家乡河南生根发芽。

  2006年10月3日,“河南义工联盟”一行10多人到豫西走访捐资助学对象。走访中发现,此前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贫困学生信息不准确:一名被资助者家里漂亮的小楼前竟停着一辆小轿车,屋里电视、电脑一应俱全。回去后,他们说服资助者,停掉了那名“贫困学生”的资助款。

  利用国庆假期,“河南义工联盟”的10多名义工先后走访了禹州、卢氏等几十个偏远村庄的近百个贫困学生。

  当他们把这些贫困学生的资料整理完毕后,先帮贫困学生们在当地邮局办理了储蓄账户,然后把账户号码直接发给资助人,由资助人直接把钱打到账户上。

  “我们不直接经手资助人的钱,只起个牵线搭桥作用,最主要的是走访工作,把最需要救助的学生名单搞清楚。”“河南义工联盟”负责人闫伟杰说。

  这种义工助学模式在全国属于首创。自“河南义工联盟”去年10月成立以来,资助人范围已经从河南扩大到了广东、浙江等地。通过他们的努力,120多名河南贫困孩子得到了救助。

  “河南义工联盟”的发起人是27岁的闫伟杰,他在郑州某公司上班。3年前,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他领到第一笔工资后,想起了自己艰难的求学生涯。闫伟杰通过一家助学网站,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并亲自到学生家里走访了一次。这次走访,让他产生了自己办个网站,资助更多贫困学生的想法。

  去年6月,闫伟杰设立了一个“郑州义工QQ群”,通过这个义工群,100多名热心人聚在了一起,去大街上擦护栏,去敬老院推着老人到公园晒太阳……

  网友“阿紫”与“幸福”的加入,让这个义工群增添了更大的活力。没过多久,“河南义工联盟”网站诞生了,随着注册义工人数的增长,闫伟杰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阿紫”与“幸福”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个网站其他两名负责人。

  采访中,闫伟杰再次重申了开办这个网站的宗旨:“通过组织义工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改善社会风气。“

  在乡村

  “义工小分队”服务家乡父老

  “每到农忙季节,就会挤出时间,人与车齐上,义务解决这些难题,帮助您共同收获辛苦劳动的果实……”

  与闫伟杰的“河南义工联盟”不同,新近出现在襄城县茨沟乡聂庄村的“义工小分队”则有着另外一种田园特色。

  9月27日夜里,在郑州打工的崔广接到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后,连夜赶回了聂庄村。

  电话是同村好友聂万涛打来的。聂万涛告诉他:“28日,是我们‘义工小分队’的活动日,村里聂金河他们几户孤寡老人地里的豆子,得赶紧帮他们抢收!”

  28日一大早,在平顶山神马集团工作的本村青年聂松超匆匆赶回来了,顺便还带回了8把铁锨——上个月他回来参加义工活动时,见修路工具不够,回去跟单位领导一说,领导特批了他8把铁锨,让他这次带回来参加义工活动时用。

  在村中开诊所的崔永旺来了、在村头养鸡的崔文峰来了、在县城卖胡辣汤的田红民也回来了……这些头戴小红帽的村民顾不上吃早饭,打着红旗,夹着镰刀,向聂金河老人家的地里赶去。

  割的割,收的收,聂永君还开来了自家的拖拉机,直接把一大车豆子送到了聂金河老人的场院里。聂金河老人感动得直抹眼泪。

  不到天黑,聂庄村的30多亩豆子全被“义工小分队”收好了,这些豆子大多是村中的孤寡老人及困难户家的。

  “除了收豆子,‘义工小分队’还帮村里修过路,架过桥,好事儿做了一大堆呢!”9月28日,闻听记者前来采访,特意从乡里赶来的宣传干事柳同去一边拿着DV拍个不停一边给记者介绍。

  “义工小分队”的发起人是聂万涛。今年35岁的聂万涛初中毕业后在煤矿当了一名矿工,可生性不安分的他没干几年便辞职外出打工了。闯荡几年后,他又回乡务农。

  结婚后,不安现状的聂万涛再次外出,这次他选择了离家较近的襄县县城。聂万涛先是在襄县县城开“摩的”,后来带着老婆在县城开了家饲料批发部。

  随着生意的日渐红火,聂万涛时不时地回家为村民们做好事。他先是掏钱在村里的主干道上安了几十盏路灯,并包下了路灯的电费。后来,聂万涛开始“看不惯”村里的主干道——这段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让全村老少爷们祖祖辈辈吃尽了苦头。聂万涛决心把这段路修修,可修路这事儿靠他一人显然不行。

  聂万涛想起了从小一块儿长大的玩伴们,出人意料的是,和他志同道合的还真大有人在。

  崔来和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一间,让“义工小分队”免费使用;崔永旺放下诊所的生意,又是起草章程,又是写宣传标语;聂万涛掏钱买回来一个大喇叭挂在村里,向村民们宣读他们起草的“致父老乡亲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父老乡亲:你们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祖居于聂庄,我们是一家人!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来临了,因村里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忙季节一些孤寡老人及留守妇女缺乏劳力和机械,不能及时收种,从今年开始,我们‘义工小分队’每到农忙季节,就会挤出时间,人与车齐上,义务解决这些难题,帮助您共同收获辛苦劳动的果实……”

  “义工小分队”成立后,每天通过大喇叭为村民们播放祝福生日的歌曲。一对常年不说话的婆媳因为媳妇为婆婆生日点播的一段豫剧而和好如初。

  “义工小分队”的崔永旺说:“全村每个人的生日都在我们的本子上记着呢。不管过生日时,他们自己记不记得,我们都会把祝福通过大喇叭送给他们,并让全村人都知道当天是谁的生日。”

  生日点歌只是“义工小分队”拉近与村民距离的一种“手段”,他们做得更多的则是修桥铺路、捐资助学等实事儿。随着村民们的认可,“义工小分队”的队伍也在日渐壮大,从刚开始的七八名队员增加到了现在的20多名。“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把‘义工小分队’向外村外乡扩散,吸收更多的热心村民加入进来,更好地为家乡父老做些好事、实事。”聂万涛雄心勃勃地说。

  “以前我们定的是每月28日为活动日,以后还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或特殊日子不定时增加活动日,比如10月30日就是九九重阳节了,我们已买好了99个红灯笼,准备那一天把全村的老人们都组织起来,好好乐呵乐呵。”聂庄村村支书姚丽荣说。她现在也是“义工小分队”的队员。

  在探索

  民间义工组织如何发展

  “好的社会应该是政府和老百姓共同构建的,民间义工组织与政府志愿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据北京国际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军介绍,早在“河南义工”出现之前,我国已有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存在,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当前政府志愿者活动的社会融入程度是很低的,免费服务的技术含量也很低。

  中山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也认为,对于社会而言,政府志愿者目前开展的一些活动对于社会的帮助不是很大的、不是社会急需的。一些政府志愿者开展的活动,如清洁街道卫生等,是政府花一些钱就可以办到的或本来就属于某些政府部门分内的工作。如此一来,社会认可度自然就不会高。

  这位教授还认为,民间义工的出现恰好避开了政府志愿者在这方面的缺憾,因为他们都是自发组织、自愿参加、来自民间,所以对民间需求了解得更多一些,所以他们的义工活动也就更实际一些,也就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那么政府志愿者怎样才能摆脱当前志愿活动的困境?民间义工组织与政府志愿者组织之间能否做到相互补充呢?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专门研究志愿者工作的谭建光教授得知河南义工的情况后认为,目前政府志愿者组织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也正在朝着怎样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快地融入社会这一目标迈进。河南义工组织在全国遍地开花的现象是个好事儿,它不仅不会对政府志愿者的工作造成冲击,相反还会对政府志愿者组织形成有益的补充。

  “好的社会应该是政府和老百姓共同构建的,民间义工组织与政府志愿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谭教授总结说。

  □记者朱长振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