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把“和谐心态”搞成阿Q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3:22 人民网

  11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和谐心态。文章说:构建和谐社会,就其层次而言有三个层面: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与自然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和谐。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对自我和谐却并不在意,甚至做得比较糟糕。有的对社会现象不见阳光,只看阴影,对任何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牢骚满腹,自己把自己搞得心不平气不顺。还有的工作与休息、事业与生活、单位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不协调,甚至顾此失彼。如果每个人的内心里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冲突与不满,心理或生理就会失衡。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

一般人身上,影响和伤害的是本人、家庭和周围的同志,如果出现在领导干部身上,就会影响其工作和决策,造成的危害就大了,等等。

  这当然都是对的。如果本文专门针对领导干部而言,我觉得说得都很有道理。但对于普通群众,特别是生活窘迫,经济拮据的那些弱势群体,他们怎样来保持自己的“自我和谐”,就很费斟酌。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每天每日要为生计发愁,要为家人的居住、看病、为子女上学而熬煎,还时不时要受人欺负,或者受贪官的欺负,或者受开发商及其走卒的欺负,常常遭人白眼,等等,我想,这些人要保持一个“和谐心态”恐怕是很难的。他们要维持“自我和谐”,也非常不容易。佛门讲究眼观鼻、鼻观心,心如止水,四大皆空,看破红尘。或者,那样就可以“心态和谐”了。但普通百姓,上有老下有小,想来个四大皆空,谈何容易。又哪里能够做到心如止水?这些处于边缘状态的弱势者,他们想要保持“自我和谐”,可能只有接受并实行阿Q精神。

  人民网特别策划:“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说,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是难以和谐的。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利益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这一内在联系,客观上要求我们以促进经济和谐为基点,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这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思路。

  如今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排在世界前列。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2002年超过警戒线为0.45,2004年达到0.47。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社会各种矛盾最主要的源头。在就业、分配、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要“教育”群众保持“和谐心态”,我看是比较困难的。除非人们对各种侵害公众利益的现象、对各种丑恶现象一律持麻木冷漠态度。要不,就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稍有点血性者,免不了要拍案而起的。

  提倡看问题冷静一些,客观一些,全面一些,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有理有利有节,而且依法办事,这就够了。何必太强调所谓的“自我和谐”?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等,当然是可贵的。但是,社会和谐与心态和谐从来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和谐,利益不和谐,又何来心态和谐?不平则鸣,历来如此。只不过善于自我调节者,不会让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会让怒气乱了自己的方寸。但阿Q精神肯定不适合现代和谐社会。丑恶现象存在一天,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存在一天,我们就不能放弃斗争。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不是保持一团和气,和谐社会也是有原则的,也是要讲是非对错的。因此,我们既要俯首甘为孺子牛,也要横眉冷对千夫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