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交“脱困”不靠上调票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5:21 新民晚报

  尽管一年一度的全市行风评议的最终结果还未公布,但据记者了解,公交行业的测评结果依然不够理想。

  近年来,本市公交供求矛盾基本缓解,车容车貌很有改观,但乘客对公交的“满意度指数”却始终在低位徘徊。这其中的症结到底在哪?记者为此做了一番调查——

  行风测评有点“吃亏”?

  自称“与公交有缘”的市人大代表蒋珍珍,每年都会递交多份与公交有关的提案。“客观地说,上海公交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市民出行便捷了许多;但这个行业与百姓贴得很紧,任何一个环节出点小问题,都会引起乘客不满。”

  蒋珍珍举例说,一个乘客平均每天至少要与公交司售人员接触2至4次,哪怕一个月或一年中受过一次气、有过一次不满意,都会在行风测评中体现出来。这就不像其他行业,一般市民一年中难得与他们打上几次交道。

  不过她觉得,即使公交在与其他行业的可比性上有点“吃亏”,但目前公交线网不尽合理、一些小区出行不便、车辆发车间隔太长以及部分驾驶员开“霸王车”、不规范停站和售票员服务态度较差等,也确实与市民的需求有不小的差距。

  司售有“一肚子苦水”

  可司售人员也有“一肚子苦水”。36路驾驶员章浩成告诉记者,公交企业大都亏损,尽管近年加了工资,但收入仍偏低。“我们司售人员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而收入低,每天持续工作时间长,服务质量难免不受影响。有时与乘客相互不理解,就容易发生纠纷。比如,一遇到堵车,一些乘客就将矛头指向我们;有时道路施工改道,乘客觉得不便了也会朝我们发脾气。”

  一位公交协会的“老法师”向记者介绍,目前公交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劳动力、油价和车价等成本快速上升。其他不说,单购买一台欧3排放发动机就要比购买一台欧2发动机增加6万元;

  ■历史包袱沉重。仅巴士集团目前仍有6000名离岗人员,仅此一项一年企业须负担8600多万元;

  ■由于使用的全是无固定期限职工,并不允许招聘外地工,因此人工成本要比一般企业高出许多。

  “公交职工的平均年龄较大,收入较低,而票价营收又固定不变,要让他们像空姐那样让服务上一台阶,确实勉为其难。”

  涨价不是解决办法

  “应该通过提高公交票价来弥补,使其完全市场化。”有人为公交摆脱困境提出这样的建议。对此,作为占全市公交75%市场份额的“龙头老大”企业、巴士集团总经理王力群则明确表示“不宜上调”。

  他解释说,公交票价调整虽能暂时缓解经营压力,提高职工收入,但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相反,在目前交通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还会破坏城市公共交通的结构,改变市民的出行习惯,一部分市民会放弃公共交通转而使用助动车、自行车,使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下降。

  王力群认为,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关键还是要提高管理水平。他透露,企业将通过加大营运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及结构调整等手段,降低经营成本;想方设法提高职工收入,完善帮困、医疗保障体系,稳定职工队伍;同时推出诸如公交车之间的换乘优惠、老人与学生的优惠等“促销方式”,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交车。

  本报记者张欣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