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女排世锦赛溃败输在心态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5:47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

  中国女排以1∶3败给德国队,看着痛哭不止的队长冯坤,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又似安慰,又似责备地说:“哭成这样,输不起了吗?”

  输不起了吗?这可能是连陈忠和都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支笼罩在世界杯和奥运会“

双冠王”光环中的中国女排,在各界“何时重现老女排五连冠辉煌”的期盼中,几乎被“剥夺”了输球的权利。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正是来自外界和球队内部的双重压力,让中国女排难以循着正常轨迹成长,错失了实现新老接替的最佳时机。

  老队员伤病缠身仍稳坐主力

  上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冠军辽宁队,不仅为国家队输出了刘亚男、杨昊这样的中坚力量,最近几年还提供了楚金玲、王一梅这样的新人。但辽宁队主教练岳金库深知,国家队很难为新人创造和老队员同等的参赛机会,甚至不太愿意为新人的成长“交学费”。

  岳金库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刘亚男、杨昊、冯坤、周苏红这样的老队员的确是中国女排的支柱,但中国女排不能依赖这几个老队员打一辈子球。雅典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的阵容表明,中国女排过于倚重这几名老队员,而给年轻队员的机会太少。

  本届世锦赛是王一梅、徐云丽等年轻队员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但王一梅、徐云丽能否通过这次大赛的考核却无从知晓。岳金库介绍说,辽宁队此前为国家队输出的年轻队员楚金玲,由于在几次国际比赛中表现欠佳,现在已很少再有参赛机会。这一次,对于首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世锦赛的王一梅来说,虽然她身体条件优越,目前也并不清楚她在国家队的前景如何。

  但有一点很清楚,国家队一向“偏爱”几名老队员,杨昊、冯坤、周苏红等老队员大都伤病缠身,但无论这些老队员伤病多么严重,或是状态如何糟糕,她们在国家队的位置都雷打不动。

  本届世锦赛上,在中国队意外败给了以前从未输过的对手德国队后,中国队主教练陈忠和表示:“中国女排已经让对手摸透了。”陈忠和也承认,这两年中国队的阵容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主力还是那几名老队员,新人尚无法担当重任。

  “新人出头难,成长慢,主要是因为新人的机会太少。”北京女排主教练林榆廷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中国女排输出了主力二传手冯坤的北京队,近几年却基本没有再向国家队输出过其他主力队员。“地方队球员每年只打十几场联赛,而国家队球员仅国际赛事就有几十场。国家队应有计划地从地方队选拔一些年轻球员,多带她们参加国际赛事,这有助于新人的培养。但是目前,国家队无论大小比赛,无论老队员的状态如何,用的都是那几个老队员。要知道,没有比赛机会,是无法发掘和培养新人的。”林榆廷说。

  心理压力导致新人培养严重滞后

  虽然不约而同地点出了国家女排过于重老轻新这一致命弱点,但岳金库和林榆廷也坦言,国家女排的心理包袱是失利的根本原因,这种心理压力肯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球迷、舆论往往无法接受中国女排输球,就像这次,女排一输球,全国都震动。早知如此还不如全部让年轻队员参加本次世锦赛,那样至少还可以锻炼新人——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因为对于中国女排来说,锻炼新人和保持成绩已经成了一对矛盾,球迷、舆论往往是先向女排要成绩,其后才能想到锻炼新人。”林榆廷说。

  “此外,就女排自身而言,她们同样不允许自己输球。”岳金库说。

  据岳金库介绍,辽宁队队员刘亚男、杨昊自从雅典奥运会之后就瞄准了世锦赛,“包揽世界杯、奥运会、世锦赛三大赛事的冠军,对这批女排队员来说是一个强烈愿望。我在辽宁队能看得非常清楚,刘亚男和杨昊这次去日本,决不是冲着四强去的,而是冲着夺冠去的。对于这批队员来说,4年后的下届世锦赛她们肯定赶不上了。”岳金库说,“在我知道冯坤哭成那样之后,我特别能理解这批女排姑娘的心情。”

  “所以,不管是陈忠和还是中国排协的管理者,坐上了管理女排的位置就一定会顾虑重重。明知心理包袱是障碍也难以摆脱。”林榆廷说。

  “但现在最让人担忧的是,中国女排该怎样面对2008年奥运会。”岳金库说,“由于新人的成长有一个过程,本应在雅典奥运会之后即着手培养2008年奥运会参赛阵容的中国女排,现在已经迟了至少一年半,留给中国女排新人成长的时间实际上只剩下明年一年了。虽然从年龄上来说,几名老队员参加2008年奥运会不会有太大困难,但老队员的伤病和心态却需要恢复和调整。时至今日,中国女排无疑已经把自己逼上了一条最难走的道路。”

  本报北京11月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