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烟囱倒掉:“绿色”对“黑色”的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0:10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 石横

  以逐步拆除燃煤装置改烧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行动,正在省会长沙加紧步伐。昨天上午,位于省军区内一根38米高的砖制烟囱被工人拆下了最后一块红砖。另外,一度成为舆论焦点的湘雅医院也正在加紧改换燃气锅炉的工程进度,等3台燃气锅炉全部投入使用后,芙蓉路旁那根殃民多年的“黑龙”烟囱也将随之倒地。(本报今日A10版)

  曾几何时,矗立在城市地平线上的那一根根直刺天空的烟囱,被当作工业文明最显赫的象征被人膜拜。然而,当我们跨越工业文明进入“后工业文明”阶段,附着在“烟囱”身上的“文明”隐喻变得越来越形迹可疑。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上,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烟囱”的存在再也不是无可争辩的“权杖”,也不是维护经济发展的“尚方宝剑”,它显然更像一根“芒刺”。如果说在某一特定阶段,“烟囱”是人类发展无可逃遁的宿命,那么时至今日,这种情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我们已负荷不起环境污染的重压。在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面前,烟囱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省军区的烟囱倒下了,在此后不长的时间内,湘雅医院的烟囱也会轰然倒下,这对广大长沙市民、对长沙城市生态、对长沙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对烟囱的所有者来说,固然是件痛苦的事——他们需要因此支付更多的经济成本,但却可以减少支付道德成本和规避一些不可预期的风险。环保大势浩浩荡荡,社会呼唤“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浮出水面,如果再任由“吞云吐雾”的烟囱横行无忌无异于自戕,在这种情势下,以合乎民心公益的方式“两害相权取其轻”,既是一种“环境伦理”的回归,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经济理性”的觉醒。

  当然,知易行难,清理烟囱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挣扎和博弈的过程。就以湘雅医院的烟囱为例,长年在芙蓉路旁冒出滚滚浓烟,却因种种原因迟迟得不到拆除,甚至长沙环保局局长黎建不得不亲自致信院方。——事实上,我们并不把这种过程看作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就某种社会问题,监管机构与监管对象展开善意的、建设性的对话与交流恰恰是不可或缺的。“烟囱”问题是工业发展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尊重它存在的历史合理性,然后才是如何进行治理的问题。在此期间,应该允许有关各方都能伸张自己的意见,在观念与观念的对撞中,在集合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寻找最优的治理路径。

  一根根烟囱次第倒掉了,作为一种文明嬗变的碎片存留于历史之中。而与此同时,一场“绿色革命”正蔚为大观——据初步估算,今年燃煤锅炉改烧清洁能源任务完成后,省会长沙将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万吨,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2-3个百分点。正像有人所说,所谓“环保万岁”的本质就是“生活万岁”——我们能拒绝这样的声音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