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易星元:一生痴狂红楼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1:30 红网-三湘都市报

  

易星元:一生痴狂红楼人

  热爱音乐的易星元常常在家自己练歌

  

易星元:一生痴狂红楼人

  《红楼梦》大型声乐套曲封面

  

易星元:一生痴狂红楼人

  易星元热爱西方艺术,因此他想出将中国古典名著和西方音乐剧联系起来■文/记者 肖欣 图/记者 刘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00多年来,曹雪芹痴心创作的一部《红楼梦》,成为中华民族的圣典奇书,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研习、诵读、考究,力解其中滋味,竟成一门红楼显学。

  今天,有一位痴心于《红楼梦》的湖南人易星元,虽数次徘徊在地狱门前,仍不惜以半生心血完成大型音乐剧《红楼梦》的剧本创作,填补200年来《红楼梦》艺术再现领域的空白。其中的艰难卓绝,呕心沥血,非笔墨所能尽现。

  10月30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易星元,第一次为读者解读这位湖南汉子与《红楼梦》的一生情缘。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初识红楼少年狂:“我要把它唱出来”

  一见钟情《红楼梦》

  易星元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祖辈父辈靠码头跑船运,也算殷实人家。他从小父母离异,独自一人与父亲生活,文革中父亲经常被拉到大街上游行批判,童年生活的恐惧与压抑使他心性多愁善感,并狂热地爱上了音乐。

  大概9、10岁时,易星元从在湖南师范大学工作的姐姐家里第一次读到《红楼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并有种想把它唱出来的感觉。从此,这念头就一直萦绕在心间,再也没有消失过。上初中时,他就和当时也在长沙读书,后来以《春天的故事》闻名的作曲家王佑贵以及现任长沙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浩等常在一起游玩唱歌,四处拜师学艺,渴望有一天能实现唱“红楼”的梦想。

  为写红楼,一个晚上喝掉20斤啤酒

  1977年,高中毕业的易星元和罗浩等一起雄心勃勃参加了文革后第一届高考,却因嗓音问题未能录取到音乐专业。年少气盛的易星元一气之下放弃读书机会,到湖南胶鞋厂当了一名工人,下决心要靠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易星元开始了漫长的自学求索之路,并立志要写出一部《红楼梦》交响组曲,他常常是两个烧饼一壶开水在省图书馆里呆上一整天。有一次,朋友们约他一起第二天去踏青,提了一桶20斤的啤酒放在他家里。结果他一边创作一边喝酒提神,熬了一个通宵,竟一个人把啤酒全部喝光了。

  1981年春天,易星元终于拿出了一部《红楼梦》交响套曲的文学剧本,他写信向一些红学专家请教,获得了他们的肯定与支持。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红楼相助战死神:“我一定要活下来”

  在挂满乐谱的癌症病房里构思“红楼”

  正当易星元踌躇满志准备拿出更好的作品时,灾难悄悄向他靠近。

  1981年夏天,易星元和罗浩等朋友一起去湘江游玩,跳水时一块石头撞到腹部,当晚就发起了高烧,他没有在意,吃了些退烧药挺了过去。没想到了冬天,他突然下腹剧烈肿痛,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原来是当时的外部创伤恶化,导致了精元细胞瘤(癌)。但刚刚26岁血气方刚的易星元毫不气馁,他一边接受放疗,一边在病房四壁挂满了彩色的五线乐谱图画,构思自己的《红楼梦》交响套曲。奇迹出现了,依靠一种信念,他终于战胜了病魔。

  不过,此时易星元已失去了工作。为了生计,他去工人文化宫筹办过工人音乐报,也开过店子,炒过股,经过商。因为一次追债风波,妻子离开了他。他一个人带着不满两岁的孩子艰难生活。但无论做什么,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为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他还在湖南师大中文系读了三年夜大。

  “红楼”妙方再救一命

  上世纪90年代初,易星元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夫妻俩在下河街摆起卖紫苏梅子的小摊,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易星元也准备重整旗鼓,再写红楼。但他没有想到,死神再一次与他狭路相逢。

  1998年,易星元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身体左半部完全瘫痪,同时并发严重的尿毒症,血肌肝高达800多(正常值为44-98umol/L)),全身发烂。虽然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他却身穿棉衣还直打颤。医生说,救命的唯一办法是做血液透析治疗,否则最多只能活80天。

  面对生命的绝境,易星元动过自杀的念头。但儿女尚幼,“红楼”未成,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死神带走。面对医生的死刑宣判,倔强的易星元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活下来。”

  没有接受透析方案的易星元刚从医院出来,就让妻子几乎是背着他来到了新华书店。他无力站立,就趴在地上翻书,选了一大堆中医书回了家。易星元多年研读《红楼梦》,一直对其中的中医知识非常感兴趣。他决心就以书中胡太医的“以毒攻毒”之方,参照众多中医书本,用蚯蚓、蚂蝗等自行研制了一种排毒胶囊,又给自己开了8瓶中药吊针,每天等妻子下班回来吊一个通宵。一连8个月后,输入体内的黑色汁液使他的血管都变成了黑色,像一条条爬满了全身的蚯蚓,而他竟奇迹般地重获新生。

  听闻易星元奇迹生还后,许多医学专家都感到匪夷所思。

  □2003年开始至今 重谱“红楼”:“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2003年,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易星元,带着新生的喜悦,参加了第三届湖南合唱节,并重新激发出创作《红楼梦》声乐套曲的希望。他找到著名的格律诗家吴容甫谈了自己的想法。吴容甫不相信眼前这个病怏怏的年轻人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劝诫他要有“自知之明”。但易星元并不气馁,一头扎进了声乐套曲的创作中。为了写好其中的“芙蓉怒放”一幕,他硬是在霁月初升的凉台上,饱含泪水地写了几个通宵;有时写到兴头上,连饭都顾不上吃,从上午到晚上,一直写到满口的尿素氮气味,血肌肝急剧升高方罢手。

  初稿完成后,易星元再次找到了吴容甫。吴容甫看了之后惊呆了,评价他的剧本高尚又高雅,并推荐他去找中国红学会理事、著名的红学专家、湖南师大教授刘上生。

  看到稿件后,刘上生深为感动,并热心地提出许多宝贵建议,还介绍他去北京找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2005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湖南师大中文系副教授韩学君的建议和指点下,易星元数易其稿,在声乐套曲(音乐文学剧本)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十幕大型音乐剧《红楼梦》的剧本创作。两位著名红学家也都对他的剧本创作表示支持与肯定,并专门给他写信,向有关部门推荐。

  湖南人易星元写出了一部音乐剧《红楼梦》的消息,被上海歌舞团、南京前线歌舞团等探知,并表示了将此剧搬上舞台的强烈兴趣。但因为没有投资,音乐剧《红楼梦》目前只能是空中楼阁。

  望着花费了半生心血的剧本,易星元表示,音乐剧《红楼梦》已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个人希望此剧能落户湖南,并邀请湘籍著名作曲家谭盾和歌唱家宋祖英等一批顶尖音乐人加盟,通过全新的市场运作方式,打造一个经典的湘版“全明星阵容”音乐剧《红楼梦》,并希望通过本报寻找投资者、合作者。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举家食粥的困窘中留下奇书《红楼梦》。如此泣血锥心之书,后人不可等闲视之,必得苦心智,劳筋骨,才能深味此中真义。湖南“红痴”易星元在生死相搏的大起大落里坚守梦想,执着创作,成为以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改编《红楼梦》的第一人,也算是与千古奇书肝胆相照的有缘人。在新一轮滚滚而来的《红楼梦》改编重拍大潮中,敢问湖南人易星元的音乐剧《红楼梦》能否闯出一片新天地,为200多年来《红楼梦》的改编历史写上新的一章?

  □专家点评

  我一直有一个看法,就是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就像英国人了解莎士比亚,俄罗斯人了解托尔斯泰一样,这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人文素质的标志之一。

  要认识和了解《红楼梦》,首先是看原著,但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也不断地提高。这些年来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各类艺术作品很受人们的欢迎,它对宣传和普及《红楼梦》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考虑,我很支持你创作音乐剧《红楼梦》。到目前为止,各种以《红楼梦》为题材改编的作品很多,恰恰没有大型音乐剧这种表现形式。我认为你的创作是严肃认真的,是很有意义的,是令人尊敬的。目前的文学本子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可以进行再度创作,在音乐和舞台的表现上充分展示《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一部成功的艺术精品。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摘自2006年1月26日给易星元来信)

  伟大的文学名著《红楼梦》诞生200多年来,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层出其不穷,但遗憾的是,至今未有相应的大型音乐作品出现。易星元的大型音乐剧《红楼梦》是一个可贵的创举,它弥补了这一重要缺失,对于《红楼梦》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播流传具有重要意义。

  从剧本看,易星元对于《红楼梦》的整体构思,博大内容和深厚意蕴有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全剧构架宏大,想象飞腾,场景精美,诗情浓郁而又富有哲思。作品成功综合运作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手段,凸现了原著家族悲剧、爱情悲剧、女儿悲剧等基本要素及其内在关系,主要人物形象刻画鲜明生动,很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刘上生(摘自2006年1月15日推荐意见)

  □音乐剧《红楼梦》内容概要

  本作品以贾府为主的家族兴衰为背景,以宝玉在人间的感情历程为基本线索,通过典型的、重要的、全面的人物、事件、环境等画面的咏叹和宣叙,来展示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思想感情风貌。

  全剧由《莽苍大荒》、《十二金钗》、《家族礼殇》、《春天的诗》、《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凤舞残阳》、《芙蓉怒放》、《秋的呼唤》、《大雪茫茫》10幕组成。以梦的意境展开故事,从幻梦到破梦,从理想到现实,记录了女娲炼就的补天之石,乘天地清明灵秀之气历幻人间的心路历程,吟咏了天道、地道、人道的辩证之理。

  □《红楼梦》改编版本

  戏曲版

  现知最早的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折子戏为昆曲《葬花》,作于嘉庆元年(1796)。此后京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等,都有演过。京剧大师梅兰芳曾有《黛玉葬花》、《俊袭人》等剧目。1958年上海越剧院演出的越剧《红楼梦》,由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并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剧中“天下掉下个林妹妹”的唱段广为流传。

  影视版

  1944年,著名导演卜万仓拍摄电影《红楼梦》,当红明星周璇出演林黛玉。上世纪70年代香港邵氏公司重拍电影《红楼梦》,张艾嘉演黛玉,林青霞反串演宝玉。

  1987年,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导演的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历时3年完成。几十位红学家参与剧本创作,演员集中培训学习原著,播出后轰动一时。2006年,北京电视台、中影集团、华录百纳斥资1亿元打造50集电视剧《红楼梦》,并启动“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

  舞剧版

  由林怀民创立的台湾著名现代舞蹈团云门舞集,1983年创作了舞剧《红楼梦》,以写意的方式重现《红楼梦》的诗意美学,共演出600多场。2005年11月4日,该剧在上海大剧院封箱演出后,告别舞台。

  2004年,由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和上海城市舞蹈公司潜心打磨3年之久的舞剧《红楼梦》上演。著名导演赵明执导,旅居德国的著名音乐家苏聪作曲,当今最为出色的青年舞蹈家之一的山翀和武巍峰联袂出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