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时代》大老板自称山东人(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3:31 世界新闻报

  包装宋美龄,为中国抗战呐喊

  上世纪30年代,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看到自己的第二故乡面临被侵略的危险,卢斯忧心忡忡,他迫切希望美国能够帮助中国。但当时的美国朝野都对远东发生的事不太关心。卢斯深知,要改变朝野的态度,只有通过媒体的“轰炸”。因此,从30年代开始,尤其是从抗战爆发到珍珠港事件这段时间,卢斯利用自己的媒体对中国进行了正面报道。

  抗战爆发后,卢斯又出钱资助别人组建救济中国联合会,成为美国民间援助中国抗战的首要救援组织。为了获得更多的援助,卢斯还亲自给《时代》的订阅者写信。在信中,卢斯恳请读者能够为远方的中国抗战提供援助,结果一共收到24万美元的捐款,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除此之外,卢斯还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经常出没政界高层,向他们吹风,要求美国政府能够给予中国抗战以政治和物资的支持。后来当陈纳德成立“飞虎队”时,卢斯也提供了资金支持,让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专心杀敌。

  卢斯帮助中国最精彩的一笔,是他对宋美龄访美的包装。1944年,宋美龄访美。访问前,卢斯下令其手下的杂志“开足马力”对宋进行宣传,他用《时代》周刊的封面,把宋美龄幼年的趣事、对信仰的坚持等,不断向美国读者灌输。

  卢斯下令自己的杂志“开足马力”对宋美龄进行宣传,他不仅动用《时代》的封面,而且挖掘出许多宋美龄幼年的趣事

  1944年3月2日,盛大的“迎宋”集会在纽约举行,9个州的州长、各界名人等1.7万人出席,让宋美龄感到自己像女皇一般。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演讲,卢斯也全程跟踪。经过卢斯的努力,宋美龄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以至于在很久之后,美国媒体在评选读者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时,宋得票仍然高居第二位,仅次于罗斯福夫人。

  不问对错 塑造蒋介石形象

  1932年,卢斯访问中国,与蒋介石进行了短暂的会晤。初次见面,卢斯对蒋留下了良好印象。从此,蒋介石成为卢斯力捧的明星。从1927年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到抗战结束,蒋介石身着多种服装,先后7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

  通过《时代》等三大报刊的报道,蒋介石的发迹简直就是“美国梦”的中国翻版,而卢斯对蒋介石及其政府的宣传也到了不问对错的程度。

  他派往中国的记者基本上只能报道国民政府好的一面,如果有些记者出于良心报道国民政府的腐败和黑暗,文章基本会被新闻过滤,根本就没有见报的机会。卢斯的杂志几乎成了国民党在美国的宣传部。

  经过卢斯的包装,蒋介石成为了美国人心目中完美的“抗战英雄”。

  至于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卢斯的媒体不仅描绘她的美丽,而且特别强调宋的一口美国南部口音的流利英语,以此提醒美国读者,这是一个在美国南部长大的“我们的孩子”,使得美国人对其有种天生的亲近感。

  在卢斯这种近乎偏执的宣传下,美国读者知道的蒋介石,仅仅是一个卢斯心中的形象,与真实的蒋介石相去甚远。

  当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被人民抛弃之后,美国读者在惊诧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卢斯所给予他们的所谓“失去中国”的痛苦。

  晚年想“回家” 中国情结至死不渝

  在蒋介石失去大陆之后,卢斯陷入痛苦之中。除了坚持自己吹捧蒋介石的原则,卢斯还向美国大众宣传说,是因为苏联的压力才使得美国了“失去中国”。与此同时,卢斯还大力宣传中国人的悲惨命运。而对于任何试图反攻大陆的消息,卢斯都十分关注,兴奋地辟出专版加以报道。

  到了20世纪60年代,晚年的卢斯对中国的怀乡之情更加炙热。一次,在与新来的编辑聊天时,当得知编辑只有29岁时,卢斯感慨不已。他说:“我多么希望能够回到年轻的岁月啊,那样我就可以回到中国,回到我的家乡山东蓬莱……”1967年2月,亨利·卢斯在美国亚利桑那的凤凰城逝世。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