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术界之无耻,是谓国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0:14 红网

  本月初,著名中文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刊登出一篇文章透露:《火安全期刊》(FireSafetyJournal)发表主编声明,认为2005年刊登在该刊上的一篇论文剽窃自日本研究者发表于2003年的论文。剽窃论文的四名作者均为安徽一所高校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其中一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见11月8日新华网)

  众所周知,学术界无疑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思想科研水平的前沿象征,但是,看看当

今在以高等学府为学术科研的主要场所,大学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各种丑闻屡见不鲜,学术失范、不端甚至学术腐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他人论文剽窃的行为,更是时有耳闻,而各地名牌大学曝光率更名挂榜首。剽窃,对某些教授和学人来讲,那是非干不可的事,就算死他们也无所顾忌。而有些“教授”之行径,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你偷了就偷,好汉做事应该光明磊落,可是,他们呢?“之所以没有注释就加以引用,因为你们的研究成果权威。”记得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到,“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的这段狡辩对于那些学术腐败分子不知道是不是还算适合呢?!真不知道这些为人师长者,家里是不是卖面的哦。

  学术界,本该是清洁的圣殿,竟因一帮“窃书”者变得污浊不堪;学术界,本该是常有“活水源头来”,竟少能看到权威著作的面世,有的多是“学术泡沫”,假大空盛行缺乏创新,不断重复抄袭前人的成绩,不断在一个水档上徘徊。

  古人说入“鲍鱼之肆,臭不可闻”,但是细想一下,如果在其中呆久了,那股臭味也可能会慢慢习惯了!如今身深陷在“各种学术失范、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呈现出越来越让人触目惊心的趋势”的学界之中时间长了,尽管时有愤愤之情,但既已成风,也只能是无奈加感慨:我不能要求别人不“窃书”,至少我能控制自己不同流合污。学术道德的底线,又有多少人仍挂记在心坎上呢?

  腐败,是社会的蛀虫,是国家的不定时炸弹。社会经济腐败、官员政治腐败,固然可恶,但是学术的腐败更令人可憎可悲。最近,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袁振国在接受《人民论坛》采访时认为,学术失范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下大力气制止。(11月7日新华网)其实,学术的腐败其恶劣影响又何止于此呢?

  文化是拉动国家前进的三匹马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水准标志性的学术与科研领域,我国目前是什么地步和状况呢?国际上,西方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权威观点,国人的声音寥寥无几、屈指可算。怪不得有人说,“中国大学生的大脑是外国学者思想的跑马场”。悲哉!耻辱啊!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或许是咱在起步上晚基础设施不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跟我们的大多数学人的态度不端正,跟咱们在学术上的腐败不无联系。还记得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有句堪称经典的名言么?——“国外有很多人认为中国院士水平不高,有一定道理,但中国的院士首先要看他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其次才是国际影响。”

  学术的腐败造成学术界缺乏竞争和创新,尽管这两个口号每天都在提。而缺乏竞争与创新的学术机制,将大大危及到国家在整个学术研究的水平以及高度。现在国人埋怨外国佬在颁诺贝尔奖对咱不公平,还安慰自己道,“诺贝尔奖那是洋人玩的游戏,咱没弄上个头,打根底就不是我们的问题,毕竟东西方在思维想法观念的存在差异,这恰恰是中国进军诺贝尔奖的最大鸿沟与障碍”——简直就是掩耳盗铃,实际就是自欺欺人。

  反腐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打击社会经济腐败、官僚政治腐败,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力度给学术腐败以重击,譬如去年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交了提案,建议在《著作权法》和《刑法》中增加“剽窃罪”。用法律来维护学风的清净,尽管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至少能扼制学术腐败的滋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很欣喜看到民间能掀起学术“打假”,最近《北京晨报》更报道了“一个账号在著名打假网站新语丝悄悄公布,这是‘科技打假基金筹备组’所公布的账号,用来接受国内捐款以支持学术打假事业。”

  名儒顾炎武在其大作《日知录》有这么一句名言,“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今天的学人,其学术道德不仅仅是个人人格的体现,更关系到国家的荣辱休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故学术界之无耻,是谓国耻!”

稿源:红网 作者:罗伟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