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道德圈套考验白领道德本身就不道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0:15 红网

  题目有点拗口,但看完下列转述就明白:“不丢网”网站本月要在上海进行一项道德试验,网站准备了一批“无主”物品,如钱包、优盘、钥匙扣及看上去价值不菲的“伪造”订单和合同文件,由专人故意丢弃在一些写字楼里,目的就是为了测试都市白领们拾金不昧的指数。组织该项活动的“不丢网”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做好心理准备,归还率能达到50%就算“及格”。(11月8日《劳动报》)

  我实在想象不出“不丢网”从事这项检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即归还率能达到50%就算“及格”呢,还是想借此教育那些拾金不还的不道德者?如果是前者,那只能说是为了满足策划者的好奇心而已,实乃无聊之举,如是后者,那我要问一句:网站人员有这个权力吗?是谁赋予了你们考验白领道德及教育他们怎么做人的权力?

  这项道德试验无形中将测试者置于了一个道德的制高点,而把被测试者降格为先天性存在道德瑕疵的疑似患者,这种自己先给自己加封为道德评判者,然后将他人置于被检测地位的做法,客观上是在制造双方的不平等,同时也给后者造成了权益伤害。

  要是我是那被检测的白领,我首先会感到受了侮辱,然后再表达我的愤怒和抗议!为什么?因为这项道德试验实际是道德陷阱,测试者精心策划了一个道德圈套引你入彀,其手段怎么也不配称为光明正大。且听该网站上海区经理郑彬的一席话:我们一共准备了5类共150件物品,诱惑力从小到大不等。工作人员会与物业部门协商好,走进写字楼“顺手”丢弃。每件遗失物在放置好后,由专人在附近的隐蔽位置等候,当确认拾获发生后,工作人员离开现场,对于拾获者之后的行动完全不去监督。然后等待24小时,其间如果有人主动联系归还遗失物,则算失物归还。如果不能归还,损失由网站承担。这样的检测方式怎么看都像似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与其说是在考验白领们的道德指数,不如说是在忽悠耍弄他们的人格尊严。

  我说这项试验不道德还基于以下判断:检测者对检验物品的选择用心不良。本来那些订单和合同文件对捡到者意义不大(不经过正常渠道,捡到者能将其兑现为现金吗),可检测者偏偏要将它们“伪造”成价值不菲的样子,以此促成白领动心,这是故意在调动人性深处中的恶念,可恶!这就是经理说的大的诱惑,那么小的诱惑呢?钥匙扣,够小了吗?钥匙扣对于收入不菲的白领来说本不算什么,假如有白领捡到将其据为己有,足见其人格之卑污。检测者无非借此在显示一个事实:你看,即使在白领阶层尚且有贪图蝇头小利之辈!原来白领们大小都贪,这样的设计够精心了。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假如有白领从爱护环境卫生着眼,将捡到的钥匙扣顺手丢进垃圾桶里,又该如何理解?

  拾金后是昧还是不昧,确是个问题,这事关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要让更多的公民具有拾金不昧的精神,不是单靠检测试验能奏效的,而是要靠长期的公民道德教育来慢慢促进提高的。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拾金不昧的机会,上述检测则把这种机会提供给了一些写字楼中的大部分白领,让一半的被检测白领背负拾金不还的道德十字架,让他们为一瞬间的道德迷失内疚痛苦很长时间,这样的检测不是在助人向善,而是在助人向恶,还是不要检测的好。

稿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