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调价方案为何总与社情民意相去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0:16 红网

  江苏省物价局自上月25日起公布拟调价的137个医疗服务项目后,由于涉及91.2%的项目价格上涨,该方案自公示起到上周末公示结束,反对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昨天,记者从江苏省物价局获悉,由于遭到社会各界人士反对,该局决定暂缓推出各项基本医疗服务新价。(11月8日《东方早报》)

  调价方案招致不绝于耳的反对声,似乎是人们经常能听到的新闻了,有人甚至把现

在的“听证会”形容为“涨价会”。那么,如今的诸多调价方案为何总会与社情民意相去甚远呢?

  第一种可能,我非常赞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温桂芳前几天坦率提出的那个观点:从公共产品提供的价格改革角度来看,目前存在一种偏向,就是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左右。温桂芳认为,现在的价格制定机制是不科学的,也不是那么合理,就会被利益集团所左右,价格改革成了提价的代名词。

  我注意到,江苏这次之所以拟调价,报道中说是“自去年8月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方案出台以来,部分医疗机构、政协委员反映部分项目价格不合理。”我不知道这是拖词还是真实情况,但仅凭“部分医疗机构、政协委员反映部分项目价格不合理”就一下子大规模“拟调整”,且137个待调项目中有125项是上涨的,包括静脉注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与百姓关系密切的项目。更何况,上涨的125个项目中涨幅大部分都超过100%,又不说明涨价原因和公布成本测算,如此种种,怎能不让善良的老百姓怀疑是在为利益集团谋利?

  其次的可能是,有关部门漠视百姓的生存负担指数。之所以这样说,理由相当简单:一次大规模的调价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你总不会贸然行事吧,必要的调研、摸底、民意调查,应该是要充分考虑到并扎实开展的。可如今,由于遭到社会各界人士反对而落得个尴尬境地,你能逃脱“漠视百姓生存负担指数”的问责吗?

  其实,如果在“为利益集团谋利”的思想主导下,人们就不难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总体价格水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为何整个垄断行业尤其是公共产品价格水平却不断上涨,成为现在群众的重大负担。——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左右,就必然会漠视百姓的生存负担指数,这个道理,是不是有点“颠扑不破”的“顽固”?

  报道说,根据在公示“涨价方案”期间得到的社会反馈,江苏省物价局、卫生厅表示将慎重决策医疗服务价格。人们期待,在名副其实的“慎重决策”下,诸多调价方案,能充分敬畏民意、体现更广泛的社情民意的利益诉求,而非“部分”、一小撮“集团”!

稿源:红网 作者:吴杭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