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院文化”和一群“文化自觉”的实践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3:07 江南时报

  今年,常熟理工学院将文化建设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中,成为该学院的一大新闻事件。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许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高校主体,校园文化将有可能改变现行的宣传模式。

  标识系统牵出高校文化建设

  10月16日,常熟理工学院东湖校区人文社科系的一名大三女生致电本报,发来她为学校设计的一些图标,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10月18日,记者来到该学院,就该学院的文化建设一事进行了走访,发现该学院已将文化列入重点建设规划中,并进入了“十一五”规划。谈起学院文化建设带来的变化,这位致电本报的李同学说,近来学院文化味好像突然变得更浓了。“暑假前,学院宣传橱窗里就推出了给毕业生的14条建议,令人大吃一惊。新学期,又向学生征集VI视觉识别系统,我觉得挺有意思。”

  什么是VI视觉识别系统?李同学告诉记者,简单说就是校标,它是用来塑造和传播学校的视觉形象的一种标志,是学院视觉形象标识的核心。“虽然许多学校都搞了校标,但我们学院如此大张旗鼓地搞校标、标准字、标准色彩等,显得与众不同。”

  记者还了解到,该学院除了VI识别,还有CI识别。VI和CI都是英文缩写,后者可翻译成“企业自我同一化”,是一种企业识别。学院搞企业识别,是指环绕着学院多层关系,透过标志等视觉要素对大众所产生的影响及对大众所造成的效果的总和。

  一个高校投入很大精力做这种事情,是否说明这所大学开始专注地在文化上做起了文章?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该学院党委书记许霆教授。

  校领导解读校园文化建设

  10月下旬,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许霆教授在学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着现实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有着潜在的影响和长远的价值。

  许霆介绍说,常熟理工学院已经将文化建设列入学院“十一五”规划,大学文化也被定义为“大学的精神品质和社会特征”。至于为什么将文化建设列入五年规划,许教授解释说,校园文化建设是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制定了五年规划。常熟理工学院是一个新转型的老牌高校,前身是苏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为苏州的教育系统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积累了自己的文化。为进一步适应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升级为本科院校后更名为理工学院,增设了许多与工业相关的专业,但其班底仍然很稳固,其人文学科力量很强。在“十一五”期间,学院提出五大关键词,有转型(创业)、社会(市场)、质量、文化、资源等,文化位居其中。

  学院为文化建设制定了五年规划,近期目标是:着重从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在办学理念认同、管理制度建设、学术环境营造、文化品牌形成、校园环境优化、教学科研条件建设方面有标志性成果,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常熟理工学院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国家教育部文化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晓原教授介绍说,今年学院在确立文化形象方面,形成了标识系统;在提炼文化精神、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面也开始实施规划。“一个大学需要有文化自觉,一群有了文化自觉的人,需要有果断的行为。”丁晓原说。

  党委宣传工作将因文化改变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博士生导师周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党委的工作不大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尤其是空洞无物的宣传,会给大家造成感官疲惫,受众往往会不理你。文化就不一样,它带着美的特质,以渐近和潜入的方式将人感染,也就是潜移默化,使人无法拒绝。周宏认为,校园文化真正做好,将改变党委宣传模式。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031班的姜同学说,校园文化对宣传工作有很大作用,文化不是宣传,但文化可以使宣传变得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她对今年出现在学院宣传橱窗的“14条建议”记忆犹新。她说,“那14条建议很人性。我也看了你们《江南时报》的报道——毕业时说一声我爱过你,说真的,很感人,无论文章还是现场都很感人。上一届同学毕业时,天不亮就有同学在学院的草坪、路边谈心,还有的抱头痛哭,在这样的时期和场合,这条建议看得我们低年级同学也眼睛发热。明年我也毕业,现在就感到学院对学生的心理比较了解,学院的心与学生比较贴近。”

  姜同学所说的14条建议,其中有一条是“建议在毕业时说一声,我爱过你”,这条建议引起学生的关注,也引起了媒体关注。本报曾在“青年周刊”专栏做过整版报道。

  对此,学院党委书记许霆发表评论说,正如宣传部长周宏所说,文化可以使宣传改变固定模式,可以使宣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然,文化就是文化,它可以被宣传利用或借用,但它始终有自己的层面,有自己的特性。学院不是为了宣传进行文化建设,宣传却可以因文化而变活,富有灵气。

  许霆教授还向记者推荐了大学“第四功能”说以及守护大学精神家园的理论,这些理论与学院实践在今年下半年相遇,这些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新思路。许霆说,文化不是一时就可以建起来的,文化也不能停留在学院的范畴,它必须有社会依托。就常熟理工学院来说,她地处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的常熟,她的校园在东湖和元和风光最美的区位,这些都是学院文化的一个部分。依托地方,引领社会,这是大学在建设文化时的战略和目标。

本报记者 中游 孔爱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