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铝业之都——上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4:29 大河网-河南日报

  

中国铝业之都——上街

  

中国铝业之都——上街

  

中国铝业之都——上街

  

中国铝业之都——上街

  

中国铝业之都——上街
新上街新跨越

  大工业丰壮铝城羽翼

  编者按

  上街区是省会郑州的一个富有特色的工业型城区,素有“铝都”和“中国阀门之乡”之称,氧化铝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大口径蝶阀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40%。上街区还是中国铝工业诸多核心技术的发源地,工业基础和科研优势明显。上街区在郑州市跨越式发展的格局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推动郑州乃至全省铝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能负重任,可挑大梁,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街区近几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后劲足,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该区区委、区政府能够团结和带领13万上街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总体目标,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科技兴区”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为民谋利”的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城市化带动、改革开放带动”三大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上街区的工作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2005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了55亿元、33亿元和3.07亿元,较3年前都实现了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等十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为郑州市“十五”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跨越式发展的目的是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我们认为,郑州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工业化,因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上街区走的就是一条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道路,他们按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扶优扶专的思路,奏响了工业发展的强音,发展工业可谓是郑州的一个缩影。他们强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今年以来,全区新建、续建、技改项目55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累计完成投资6.96亿元。他们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构建以中铝郑州企业园为龙头,阀门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目前,规划5平方公里的中铝郑州企业园内,中铝河南分公司今年有望实现资产、销售“双百亿”;规划5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阀门产业园),现有装备制造企业110多家,2005年完成增加值17亿元,其中阀门行业完成增加值7亿元;规划2平方公里的科技孵化园将成为郑州市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重要的孵化基地。

  跨越式发展关键在环境。近年来,上街区一直致力于软硬环境的优化,每年投资上亿元,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形成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雏形。同时,积极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良好的投资环境使上街成为投资者竞相抢摊的热土。

  跨越式发展是科学发展与快速发展的有机统一,不但体现在量的扩张,更体现在质的飞跃。上街区面对省、市“十一五”的新形势,提出了“力争3至5年再打造一个新上街”的奋斗目标,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方面,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增两倍”,力争到2010年分别达到150亿元、100亿元、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城市建设方面,力争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90%左右,展现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新上街;新农村建设方面,按照城中村城市化、近郊村工业化、远郊村生态化、贫困村整体搬迁的思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力争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努力打造“实力上街”、“魅力上街”、“富裕上街”、“活力上街”、“文明上街”、“和谐上街”。这个目标有气魄、有力度,符合中原崛起和郑州跨越的新要求。

  我们相信,上街区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一定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一定能为中原崛起和郑州跨越式发展增光添彩。

  1958年,上街区随着亚洲最大的铝冶炼联合企业的开工而设立,“中国铝都”成了上街区的代名词。几经风雨,上街区已形成了以氧化铝、电解铝、碳素、水泥、铝型材等产品为主体的铝工业体系,区内云集着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中铝郑州研究院、中铝矿业分公司、中国九冶、六冶等铝及与铝相关的龙头企业,并聚集着一大批涉铝民营企业。目前,上街区已发展成为全国铝工业聚集地和技术发源地、铝业高新技术的摇篮。“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试验基地”,“世界氧化铝企业5强”等一系列令人骄傲的称号,让“铝都”闪烁着耀眼的银色光芒。

  “铝都”上街区也是全国重要的阀门生产研发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素称“中国阀门之乡”,目前已被确定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八大产业集群之一。“郑蝶”、“上蝶”、“荣蝶”、“黑马”等国内知名阀门企业云集于此。大口径蝶阀产量占全国市场的40%,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上海宝钢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都有“上街制造”的功劳。阀门企业拥有知识产权61项,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进行的技术合作近百项;为了给企业提供高层次技术服务,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已决定在上街区建立中国阀协研发中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上街区始终坚持“科技兴区”的发展理念,现有涉铝专业高级人才4000多人,阀门制造业中高级技术人才3000多人,占到了全区人口的7%。辖区内有中铝郑州研究院、沈阳铝镁设计院郑州分院、中铝河南分公司研究院等多家涉铝科研机构,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建立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扩大试验、工业试验,到工程化、产业化服务完整的铝工业研发体系。其中,中铝郑州研究院是我国轻金属专业领域唯一的大型科研机构,先后完成了国家“863”、“973”项目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0项,取得25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人才优势使上街区成为我国铝工业重大工艺技术发源地和辐射基地。

  上街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3亿元;区级财政收入达到3.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年均增长1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2006年,进入了“十一五”的第一年,中部崛起的序幕已经拉开,群雄逐鹿赛中原。面对这样一个更加开放、更具竞争、更有前途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上街区未来五年将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总体目标,通过“一个跨越、两个提高、三个突破、四个翻番、五个百分百”,完成“三至五年再造一个新上街”的历史任务。“一个跨越”即实现城市建设的新跨越。集中各种资源,实施适度超前战略,力争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个提高”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分别达到2万元、8000元;“三个突破”即产值超10亿元非公有制企业的零突破,非公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有新突破,资产、销售“双150亿”企业的零突破;“四个翻番”即在2005年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三至五年翻一番,力争到2010年分别达到150亿元、100亿元和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翻一番,力争到2010年达到20亿元;“五个百分百”即就业再就业培训率、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率、城镇职工及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城市供暖覆盖面均达到100%。

  加快经济发展,打造实力上街。区委、区政府立足上街特色和优势,瞄准国家最具竞争力的铝工业基地、郑洛工业走廊上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郑州市的工业强区的目标定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实力,以中铝企业园为龙头,中心城区为龙身,阀门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园为两翼,积极构建“龙头昂起,中部腾越,两翼展翅,带动南北”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0年,“三园”建设要成规模、出形象、见成效。中铝郑州企业园产值突破200亿元,其中中铝河南分公司要成为资产、销售“双150亿”企业,跻身世界氧化铝三强;阀门产业园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科技孵化园将以铝深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新材料行业为主,开展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档耐火材料、高技术陶瓷、彩色发光材料等产品研发、生产,为以阀门产业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

  上街区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魅力”的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从2003年的“一路一场一带”,到2004年以后的“七路六园一渠”、“九路九园三桥一渠”、“十路十园一场一厂”的城市规模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标准越来越高。未来三至五年的时间将投入资金2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区内的旧道路要全部改造,新道路全部建成,规划的广场、绿地、游园全部建成,使城区绿地率达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力争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90%左右,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新上街。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是上街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城中村城市化,近郊村工业化,远郊村特色化,贫困村异地化”的整体工作思路,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目前,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郑州市第一所高档次的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小学已投入使用,涵盖了18个行政村的生源;投资600万元新建的峡窝示范卫生院年底将投入使用;“村村通”建设已修建农村道路25.1公里,辐射到了17个行政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开工,年底前将全部投入使用,届时可解决5000多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南部山区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现正加紧施工,明年4月可交付使用,能解决部分贫困村的整体搬迁问题。

  上街区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转变工作作风、擦亮政府窗口”为契机,开展“效能革命”,全力打造政府服务品牌,强力建设务实型领导班子、事业型干部队伍、创新型人才队伍、奉献型党员队伍和发展型基层党组织,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旗飘起来,党徽戴起来,形象树起来”的响亮口号,已经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自觉行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部崛起的发展大潮中,“区小志大,奋勇争先;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上街人将不断创新,奋勇拼搏,使一个更加富裕、文明、开放、亮丽、和谐的新上街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摄影杨建强陈凯冯祯祥朱辉杨建民韩鹏

  本报通讯员克东海王文豪穆文涛

  2005年省市区十项人均指标对比表

  河南省1123655233141234449486682871666014282

  郑州市23171212080003088115151064047742016716694

  上街区4691426072803624367256541302350793110222480

  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工业试验基地

  世纪广场

  上街区农村卫生院

  红火的阀门产业园

  中心路一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