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只有人民敢监督,干部才“不敢腐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6:00 光明网
王继学

  据10月2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安徽和县原县委书记杨建国,把“官场”当作了市场,只要下属送了钱,就能得到晋升、重用或者保留官职,贪婪之手几乎覆盖了该县大部分乡镇和县直多数单位,堕落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卖官书记”。然而,面对杨建国治下官场生态乱象,和县的许多干部群众敢怒不敢言,保持了惊人的沉默。

  此前,安徽纪委专家解释这一现象时曾说,正是“绝大多数干部的沉默”、“毫无

责任的沉默”,形成了这些贪官们腐败行为愈演愈烈的“黑色土壤”。那么,又是为什么原因致使和县的许多干部敢怒不敢言,对杨建国治下官场生态乱象,绝大多数干部“毫无责任的沉默”?

  问题在于,现实情况下,官场潜规则已经形成对腐败分子保护的黑网。敢于举报的正义之士,往往自身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李文娟就是这样一个“样本”,据央视新闻调查报道,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原公务员李文娟,因实名举报当地国税局存在人为减免和少收企业巨额增值税的现象,两度被拘留,最后以“举报上访扰乱罪”送劳动教养。李文娟的举报,没受到任何部门的保护,反而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灾难;而同样具有标本意义的还有郭光允,他坚持不懈地举报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为此被开除党籍、入狱两年,近20名亲属受牵连;在和县,唯独一位叫龚直(化名)的老干部挺身而出,向纪检部门实名举报杨建国的种种劣行。但他的举报信发出不久,杨建国就知道了所有内容,扬言要好好整治龚直。凡此等等,如此之高的举报“成本”,不得不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腐败面前保持“毫无责任的沉默”。

  如何消除腐败,在“国际反贪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代表指出,我国反腐败强调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三者发挥整体效能,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通过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加强预防腐败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织密“不能腐败”的制度防线;通过完善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构建“不敢腐败”的监督防线。

  如何让领导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对腐败分子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对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局面,让一些“想腐败”的官员,望而生畏,“不敢腐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建立一个完备的反腐败体系,使广大领导干部几乎无机会去腐败,从而“不能腐败”。要形成这个局面,首先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举报人保护制度,降低对腐败分子的举报成本。只有人民群众敢发言,领导干部才“不敢腐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