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履新的纪委书记,你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6:00 光明网
倪洋军

  近期省级高层的人事调整中,省级纪委书记成为重点调整对象之一。山西、河南、福建、安徽、湖北、山东等地的纪委书记,除湖北和山东省外,全是从外地“空降”而来。大多省级纪委书记不再由省委副书记兼任,使其与省委书记之间,减少了省委副书记这样一个层级,不仅提高了执政效率,其职能还得到提升。(2006年11月3日中国经济网)

  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国范围自下而上进行的四级党委大换届,可谓是我党政治生

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好这次换届,直接关系到“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已经进行完的换届来看,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基本上取得了成功,较好地完成了地方官场大换班。特别是近期省级高层的人事调整,更是牵动了国人的心。喜闻此次中央调整六省纪委书记,其中四省官员为外地“空降”,而且不再由省委副书记兼任,不仅有利于提高执政效率,其职能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对于那些履新的纪委书记,面对全新的监督空间和工作环境,能否承担起行政监察职能,筑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营造风正气清的廉政环境,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为之捏着一把汗。

  身为常委的纪委书记,不再兼任副书记,按理可以更好地监督党委书记以及党委成员。但是,目前中国的行政体制仍然是纪委隶属于同级党委,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而且党委书记一直是“一把手”,其权力比较集中。这就给纪委书记开展工作带来了难度。如果纪委书记碍于“情面”、“特权”而不愿、不敢或不能监督,那么还是难以制约其他党委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的权力运行。所以,即使全国的纪委书记都是从外地“空降”,这种“体制内”的监督还是比较“乏力”。这就要求纪委书记全力引进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等“体制外”的监督,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监督效果。

  对纪委书记而言,手中握着的“尚方宝剑”同样应该指向自己,不能总是“剑指”他人。这就对纪委书记的党性修养以及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郴州纪委书记曾锦春利用“双轨”工具来谋私的弄权之道,深刻地提醒我们,当党委书记日渐成为“腐败重灾区”的同时,纪委书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反腐领域。作为纪委的同志,不能光知道监督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地滥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的腐败行为和丑恶行径“遮掩”和“护航”。纪委书记在缺乏他律的情况下,自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必须从制度上加以规范,使纪委书记不能“腐败”。

  综上所述,纪委书记“履新”,还必须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如果只是换“人”,而不换“脑袋”和“方法”,纪委书记还是难有更大的作为,您说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