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农民工课堂”开到工地叫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6:00 光明网
侯馨

  10月31日河北日报报道了该报与河北省总工会、石家庄市总工会联合开办“农民工课堂”的消息。报道介绍说:能容纳八十来人的“农民工课堂”内座无虚席,还有许多来得晚的农民工为了听这场难得的讲座干脆站在了教室的过道里。报道最后称该报还将与石家庄市总工会联手让更多“农民工课堂”在省会“开花”,为农民工兄弟教授知识,传播先进文化。

  看了该篇报道,我不禁为河北日报与河北省总工会、石家庄市总工会的做法拍案叫好!全面提高农民工的政治文化素质、文明道德水准和社会劳动技能,河北日报、河北省总工会、石家庄市总工会显然做了一件得民心、合民意的工作。

  “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理应像市民一样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这样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报道中提及的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树青老师所言道出了加强农民工教育的必要性。

  肯定地说,近年来,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创业的大环境越来越好,各地都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意见》的决定,并相继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诸如降低城市门槛、鼓励农民工进城、与市民平等相待等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决非一纸一令可以解决的。应该看到,农民工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这个不争的事实。有资料显示,在农民工群体中,真正有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的平均不足20%,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他们到城市“发展”,面临许多“不适应”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和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工已经脱离了出来务工就是单纯为了“讨生活”,而是希望能“享受都市生活”。甚至有许多人有志于“住上自己盖的楼房”,他们渴盼着能有更多学习的机会以提高自己,因为这能帮助他更快地融入自己喜爱的城市。

  农民工需要文化,渴求文化,他们在腰包渐鼓的时候对文化的渴求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程度。先来看一组数字:国家统计局今年10月22日发布的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调查显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只有966元,而每月用于住宿的费用人均为72元,用于食品的费用人均为235元,用于文化娱乐的支出平均为47元。“47”元,在这菲薄的收入中,农民工们用于文化娱乐的开支,显然已经超过了住宿开支的65%,达到了食品开支的20%。河北日报这则报道中农民工的话更印证了这点——“真想多了解一些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如何打工维权、消费维权”,“要是以后能经常听到这样的‘市民讲座’就好了”。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提高农民工的政治文化素质、文明道德水准和社会劳动技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搞好农民工培训,免费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从小的方面讲,则关系到农民工“富口袋”与“富脑袋”的问题。河北日报与省总工会、石家庄市总工会将“农民工课堂”开到工地的做法着实令人欣慰,也给各地带了一个好头。

  真心希望这样的农民工课堂越办越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