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助学不能光靠青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6:52 长江商报

  新京报6日刊发《“圆梦行动”助学款延误3月未到账》一文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向捐赠人和受助学生致歉,并将于7日派专人去山西调查此事。而受捐人刘海兰证实,捐助款7日已到账。(《新京报》11月8日报道)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对记者说:“为什么捐赠人孙家洲能通过电话辗转找到刘海兰,而山西青基会却不能,这至少说明我们的机构工作不力。”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中国的各级青基会是独立法人,一般挂靠在当地的民政部门。但是在管理体制上,各级青基会实际上又是同级共青团组织的内设机构。至于中国青基会和下一级青基会的关系,则是授权与被授权关系。这样的组织架构,虽然有诸般好处,但同时也很难避免行政化和官僚化倾向及其弊病的产生。

  “机构工作不力”,一方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因素在。在一个行政化和官僚化的机构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往往缺乏内力的推动,因为一般而言,他们只是把工作当“工作”做,而不是当“事业”干。这样的情况存在于所有的官僚及官僚化机构中,青基会当然不能幸免。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受捐学生刘海兰所在省的青基会要想找到她,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可是他们却可以堂而皇之地以所谓“受助学生所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完整”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

  我最近通过网络,结识了在美国密西根州注册的“爱心传递教育慈善基金会”执行主席杜可名女士。在对该基金会进行了必要的了解后,我给该基金会捐了一小笔款子,用于为国内穷困山区中小学生购买图书。该机构所有工作人员均是在国内外有稳定职业的义务工作者。他们从事这项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的工作,完全是把它当成一项事业而非职业来干,因为发乎内心所以倾力而为。

  其实国内也有不少民间人士热衷于此项事业,前几年我对他们也曾有过接触。但是由于缺乏适宜的环境,大多中途夭折,令人惋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值得有关方面关注和研究。

  我这样说,绝非主张以民间的慈善机构去替代像青基会这样的准官方组织。实际上两者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的各级青基会在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这件事上,成绩斐然。但遗憾显然也不少,譬如上例所述。假如我们在进一步做好青基会工作的同时,发挥民间慈善机构的力量,使其在“拾遗补缺”之余,与青基会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那么,就有望最大限度地促进双方的工作,增强各自所属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事业性和工作热情,从而避免上述情况的频繁发生。

  朱达志(四川成都 资深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