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100所分校北大还是北大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7:17 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 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未来5年,北京市将选择城市中心区的20所“名校”,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远郊区县及新建的大型居住区、新城等地区建立分校。北京市教委向媒体表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将是北京教育未来5年的重要任务。

  实话实说,通过让一些“名校”扩建分校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笔者无法苟

同。何为“名校”?不仅仅是“有名”,还表现在这些学校集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于一身。要想让这些“名校”所扩建的分校都成为“名校”,必须先给予优良的资源配置,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名校”主校的优质资源向各所分校分配,造成资源由集中走向分散———“名校”赖以存在的优质资源弱化分散了,“名校”有何资本继续成为“名校”?

  如果按照这种教育发展逻辑,让北大等国内顶尖高等学府,分别面向全国各地建立100座乃至更多的分校,似乎就能解决全国学子上名校难的问题了。可是,建100所分校,北大还是北大吗?教育容量确实扩大了,门槛肯定也会随之降低,但教育质量恐怕也就很难保证了。

  当然,教育主管部门作出这般“决策”,自然是具有政府加大投入的准备。但既然是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发展,又何必非要依托于“名校”呢?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两极分化发展倾向,与政府投入的“厚此薄彼”有莫大的关系。政府财政往往对少数名校投入很大,对普通学校则缺乏支持。这种“名校情结”直接导致个别名校坐拥优质教育资源,引发社会追捧。在教育资源形成名校垄断的同时,损害了教育公平,侵犯了所有公民平等享有社会教育资源的权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所名校只能“独善其身”,处处是名校才能“兼济天下”———在公共教育投入上,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教育主管部门彻底摒弃对于名校的“青睐”,才是教育的幸事、公众的福音。

  □陈贞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