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徽一院士参与剽窃论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9:09 南方新闻网

  安徽一院士参与剽窃论文?

  权威杂志称安徽某高校4人剽窃论文,涉及1名院士,论文第一作者称院士并不知情

  本报讯据《新安晚报》报道本月初,著名中文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刊登出一篇文章透露:《火安全》期刊(FireSafetyJournal)发表主编声明,认为2005年刊登在该刊上的

一篇论文剽窃自日本研究者发表于2003年的论文。剽窃论文的4名作者均为安徽一所高校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其中一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杂志主编不能容忍这种抄袭

  《火安全》期刊是火灾安全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根据“新语丝”网站提供的路径,记者找到了《火安全》期刊的主页。2005年4月,这份杂志的第40卷刊发了一篇关于建筑物内火灾行为预测模型的论文,作者均来自同一实验室,分别是陈××(讲师)、杨××(教授)、邓××(讲师)、范××(重点实验室主任)。其中,范××是这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某著名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2月,《火安全》期刊第41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一则“主编声明”。主编德莱斯代尔在声明中说(大意):“我们注意到最近《火安全》期刊有一篇陈××的文章,对日本学者铃木在一次专题报告会上所作的并最终被国际火灾科学学会在第七届国际火灾安全科学专题报告会学报上发表的成果作了很少的进一步的研究。铃木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有理由关注到陈的文章本应该是一篇充分的文章,但它却过多地重复了铃木文本里的内容,几乎是逐字的,并没有阐明他的研究只是对铃木的研究结果作了很少的延伸。”

  德莱斯代尔在声明中说的这篇文章,正是由陈××等人发表在《火安全》期刊2005年4月第40卷上的文章。

  方舟子这个事件并非第一起

  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在自己创办的“新语丝”网站上转载了《火安全》期刊主编的这则声明,标题为“范××院士等人的论文被认定剽窃日本研究者的论文”。

  方舟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陈××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应该为论文出现的问题承担主要责任。范既然署了名,就应该承担连带责任,而且他是该论文四个作者中最资深的作者,还应该承担监督不严的责任。因此范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相当大的。

  方舟子说,自从他在网站上贴出相关内容后,并没有人和他联系过。他表示,论文剽窃在国内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近来已几次出现国际期刊发表声明、编者按,指责中国作者论文剽窃的事件,有的也涉及到院士。这个事件并非第一起。

  第一作者以后一定吸取教训

  “我现在什么都不好说了。”11月6日,记者拨通论文第一作者陈××的电话,他回答说:“当时也没考虑那么多,没想到搞成这样。”

  登录这所高校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页可以发现,陈××曾参与“奥运体育场馆防火系统设计技术研究”、“油罐区早期火灾智能化图像式监测系统”等重要项目研究。这一次为何出现如此情况?他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实验室工作,对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是特别熟悉,“我们写作这篇论文主要是对那位日本学者的模式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但可能重复他的内容多了。”

  他承认,正如《火安全》期刊主编所说,他本来只需要对自己的成果写一个短的研究成果通讯就可以了,但他过多采用了铃木论文里的内容,尤其是在标题、摘要里没有突出这一点。不过,他说,他在自己的论文里感谢了铃木,只是没有说明为什么感谢。

  至于范院士为什么会作为第四作者出现在这篇论文中,陈××说,“范老师事先并不知道这件事,在事情发生后,他很生气,已经对实验室论文规范作了严格的要求。”陈××表示,他很后悔做了这样的事情,以后一定吸取教训。目前,他已就此事与日本学者铃木等达成了谅解。

  记者注意到,在方舟子转载《火安全》期刊主编的声明后,11月3日,网友“reader99”致信“新语丝”网站说,“范××不可能不知道这篇文章已经发表。”根据他的指引,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在该高校学报里有一篇以范××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其引用的第46个文献正来源于被指抄袭的这篇文章。学报这篇文章的出版日期是2006年1月31日。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