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0:4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孙蕾)北京以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之策,成功应对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向脆弱的北京交通提出的挑战:会议期间,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堵车不再是北京的一道“景观”,市区交通呈现出少有的畅通。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许多人惊叹:原来北京交通拥堵,并非无药可救。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道路资源是相对固定的,要改变道路交通状况,只能在上路车的数量上“动手术”。公车“休克”,虽不是长久之计,却为实现和谐交通的理想,指明了一种方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在公车封存的带动之下,49万辆公车入库,明显对北京200多万辆私家车产生了示范效应。峰会期间,北京有41万多位私家车主承诺在此期间不开私家车。

  公车的示范意义是不可小觑的,包括用车环境、用车管理、小排量车限制等等方面,公车的表率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此外,峰会结束后,北京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49万辆公车“休克”,各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和谐交通建设思路,就像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元华说的:如果经过几次检验,封存公车并没有降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那么,有关部门就要开始考虑,北京的公车是不是太多了。这就给公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参照和依据。

  如此看来,公车“休克”的示范性,又意外地为和谐交通建设增添了别样意义。由此及彼,我们不由联想到,北京尚且可以如此,推向全国看一看呢,这意义就更加非同小可了:由此可以看到我国公车改革的巨大空间。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西南某贫困县算过一笔账,每年用于公车的开支,竟占全县行政开支总数的40%;而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县公车数量已超过200辆。在公车的采购、使用、维护、修理等等的环节,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浪费严重的情况下,北京市公车“休克”之举,可以看作是拉开了公车改革之箭。

  公车改革的呼吁不断,但改革的步子却不大。而有些地方公车改革的实践,反响都不错。北京此次短暂之举,让我们看到了公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了。要抑制公车腐败,节约行政成本,建设和谐交通乃至和谐社会,改革公车制度正可谓一举多得。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峰会期间“公车封存”引起的思考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北京市多管齐下,采取了封存公车、增加公交运力、错峰上下班等措施,使论坛期间“北京城市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峰会结束后,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和思考:49万辆公车入库封存,北京市各机关事业单位到底受到多大影响?公车日常的使用效率如何?部分封存公车是否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方向性举措,此举措可否坚持下去?等等。围绕这些社会热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封存公车"秩序井然"是车改的契机

  中非论坛期间,“北京城市交通顺畅,秩序井然”,据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昨天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北京交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完全得益于诸如“封存公车、增加公交运力、错峰上下班”等措施。他表示,论坛结束后,对一些市民普遍欢迎的措施,北京市准备经过研究调整使之长期化。《华夏时报》11月7日报道)

  应该说,这些在急智之中产生的临时应变措施,对缓解北京交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封存公车,有数字为证:“49万辆公车入库封存,本市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影响。”这是刘小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个数字。通过封存公车的数字,我们却能得出一些超越城市交通管理之外的许多内容。

  封存公车未影响公务,临时举措有望长期化

  封存公车长期化? 北京限公车路况公车是堵车主因

  由北京封存50%以上公车所想到的

  封49万公车,影响办公效率吗? 图

  ◆网友观点聚焦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公车封存未影响公务说明公车过剩

  马架:既然公务没有受到丝毫影响,那么这49万辆公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经过这次检验,证明封存公车没有降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就要考虑北京的公车是不是太多的问题了。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新华网友:政府机关封存了80%的公车,只剩下20%的车辆,政府机关还能够正常运转,这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政府机关干部识大体、顾大局,甘为“峰会”做贡献,但同时说明政府机关配备的公车太多了,并且多到有80%是多余的,是完全可以节约下来的。所以北京要想改变交通拥堵状况,就应当先拿这些临时封存的、对工作“没什么影响”的公车开刀,该收的收,该停的停。各地也应当借鉴北京这次封存公车的经验,认真检查一下公车“公用率”。

  新华网友:公车过剩不能只看数量,而且很多时候使用频率过高,有事没事就往街上跑,一辆公车每天要出车多次,给交通造成较大压力。我们单位的实际情况表明,有些公车平时就很少用于公务,但是整天都在外边跑,封存它们对工作丝毫影响都没有。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封存公车并非长久之计,限行还应限购

  新华网友: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还是需在管理上下功夫,限行并不是长久之计。治理公车,限行不如限购,已购的多余公车应该拍卖。封存总有解禁的时候,限购和拍卖才是根治之策,不再巧立名目重新购置才能彻底解决公车滥用的问题。

  一裟烟雨:交通拥堵是社会负担,应该通过公共政策解决,不能靠简单地限制一部分人的路权来解决。有些公车不该购置,浪费国家资源,应该通过购置审查解决。任何损失一部分人利益保障另外一部分人利益的政策都是不公平的。

  新华网友:不仅是北京的公车太多,其它地方的公车同样太多,甚至各级公车互相攀比车辆档次。在通讯发达的今天,有很多行政行为是可以用通讯手段解决的。相关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公车的配置和管理,杜绝公车私用和公车滥用,降低行政成本。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把公车封存当作一次经验总结

  新华网友: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成功实现了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的城市交通顺畅。而这种齐心协力的精神和管理力度,是我们应该重点总结的宝贵经验。

  新华网友:公车封存了,路上就不堵了。峰会结束了,北京的交通又恢复到往常那样拥堵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相关部门也许过去一直没有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整天计算着汽车保有量增加了多少,给北京交通带来了多大压力,现在看来需要重新审视堵车的原因。只要决策者从实际出发,真正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首要位置,解决交通顽疾似乎并不困难!

  哑樵:这次交通管制效果如此突出,似乎可为今后治理拥堵提供些许启示。北京是不是也可以灵活地对交通进行管理调节,从而使北京人的出行更加顺畅呢?众所周知,拥堵乃是北京交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最令北京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倘若能够借这次交通管制之机,摸索出套解决的办法,不失为一个意外之得。

  新华网友:借此次峰会的机会,北京应该根据车牌尾数,在对应的日期内,限制该机动车行驶,以减轻道路的压力。同时,要考虑这部分车辆还有没有必要存在于北京的交通动脉上,是否有必要对它们进行重新合理配置,把它们投放到能够发挥应有作用的地方,这样既减少污染,又减少能源消耗。

  grapple5555:此次交通引导的成功经验,无疑为在现有格局下解决北京的交通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北京市有意从封存公车下手缓解交通堵塞,对于广大的市民而言,既是利好消息,也非常有意义。封存公车对政府而言必然会增加不便之处,但是这个不便换来的却是民心和更大范围内的方便。将心比心,政府在疏导交通方面起了表率作用,社会、群众也必会投桃报李,给予政府更多的支持。可以想见,今后政府的施政措施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以公共交通代步的呼吁会得到更多的响应,群众对部分细节上的不方便也能给予更多的理解。而这些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北京的交通问题必然会有较大程度的缓解,而这将是更大的民心工程,也是首善之区的应有含义之一。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封49万公车,影响办公效率吗?(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北京49万余辆公车入库封存,却并未见到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的报道,这从一个侧面可以证明,当前公车改革亟待加大力度。从提高效率、节省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各机关、单位养公车的数量应该以多大的力度和速度精简,使用公车的情况该不该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这的确值得有关部门从49万辆这个数字中定量分析一下。毕竟,一边是私家车逐年高速猛增,另一边理应是公车保有量逐年减少。加法和减法如果不协调,建设“和谐交通”就不会顺利……全文阅读>>>

  

新华时评:愿北京公车"休克"唤醒全国公车改革
把这几天的交通管理当作一次“试验” 来源:新京报

  一直以来,破解北京交通拥堵,有关方面多把着力点放在交通建设与管理上,然而,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交通处罚严之又严,但拥堵却未有大的改观。究其原因,就是交通管理偏重于“管”,偏重于对硬件的依赖,但忽视了人性化的服务。其实在任何公共管理领域,要想获得管理的成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该积极互动,管理者应该多提供人性化服务。“明日交通预报”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创新,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辅助市民出行,调节交通流量,交管部门应该多推出一些这样的制度。有关部门不妨把这作为一次交通管理的“小试验”,希望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尽可能改变北京的拥堵状况……全文阅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