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擎教育创新旗 拓教师发展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2:33 青年时讯

  创新的办学育师理念

  以教研员队伍建设为核心规范管理人文铸魂

  世纪伟人邓小平曾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母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摇篮”。

作为房山区基础教育的“领头羊”,她始终走在基层学校的前面,一直都在自主地创造性地发展自己,她创设了自己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道德文化至上,学术精神至高”的教研文化。在学校创新发展的征程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鼓舞的胜利。

  在区教委“三个聚焦”精神的指引下,房山进校周靖合校长高瞻远瞩,带领大家结合房山区教育的实际情况,科学性地提出全体教研员立足本职工作,围绕课堂、阶段质量、干部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员自身发展,做到“四个聚集”科学实践,并真抓实做、落到实处,基于这种前瞻性的认识,周校长和教研员一起研究制定并启动了“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的工作模式。

  在校领导带领下,每一位教研员都立足自身发展和专业需求,变被动为主动,各取所需、有计划、分门类地,深入基层,确定一所学校,或一个年级的一个学科作为自己的研究基地校。这种“自助餐式”的自主发展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就是通过研究基地校建设,带动学科队伍建设,将教研员的研究、指导、示范、服务与阶段性跟踪、视导、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研、科研的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倡导和践行“九项任务”——1.研究分析基地校及相关学科或学段教师队伍情况,写出分析报告;2.研究和分析基地校及相关学科或学段教师教学情况,写出书面报告;3.参与和指导基地校及所涉及范围内的教研、科研、培训的常规工作,并分项形成过程报告;4.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对象,上一节研究课,并录像;5.推荐一节由被指导教师所做的研究课,并录像;6.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或辅导,有书面文本;7.以课堂质量评价,形成专题报告;8.帮助总结和挖掘基地校的教师培训、学科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与成绩、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形成书面报告;9.其他常规工作的有机整合,把教研员分管的工作放在基层学校,以基地校建设辐射全盘工作——从而,有力地推动学校的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带动和引领房山教育科研的健康持续向前。

  目标明确了,制度规范了,还要看怎样调动教研员这个“内因”去自主地开展工作。周校长对此有着很深的认识,他说:“房山教师进修学校着力推进人的现代化、条件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在这三个层面实施中,核心建设就是教研员素质的现代化。

  房山进校注重人性化管理与理性管理有机融合。他们每年都要给教职员工进行体检,奖励优秀职工的子女;每个月都给逢生日的教研员过集体生日;在提高早餐质量的基础上,还准备给教研员提供免费午饭;给学习、进修的教研员补助差旅费,增加教研员报刊订阅的补助,激励教研员继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做学习型现代型的教师的老师;压缩开支,奖励年度考核优秀人员,增设特殊贡献奖,奖励特殊贡献者;开展“光荣进校感动他人”模范人物的评选;以及发掘教研员的经验优势,给教研员们出教研案例集子或教研专著等——这一系列真诚服务于教研员的举措,充分激活了教研员的内在潜质,加速了教研员的成长。

  “教研员专业成长如何,基层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如何,进而言之,房山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就会如何。”基于这一认识,周校长提出:房山进校是学术的殿堂,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教研员搞学术研究要落实房山区教委的教育精神,围绕房山教育创新发展去做,要有忘我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全体进校人都要俯下身子,埋头学习,善于总结、提升,以课题带队伍、带活动,要把现有的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适合自身的专项考核评优制度。教研员不仅有了自我发展的平台,有自己的研究实践的基地校,还有校领导的人文关怀和智力支持,增强了其发掘自我、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

  工作中,周校长要大家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发掘潜力、创新思维、依托优势,带领他的团队在龙的故乡日益声名鹊起。这不仅源于他的教研文化建设,源于他注重给教研员搭台子、铺路子,注重教研员的自主性专业发展,还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化管理的实施。

  教研员专业发展风采录:

  道德至上为典范学术至高是良师

  进修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教研员是培养教师的老师。立足房山区的基础教育,着眼全区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以“打铁先得自身硬”的意识,房山进修学校着力培养了一大批以“十佳”教师暴生君、教研专家郭志富老师等为代表的优秀教研员典范——

  房山区进修学校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目前正在进行着“升级换代”。现为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北京市十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语文学科指导组成员、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基础教育系兼职教师,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房山区先进工作者的郭志富老师,1968年就参加教育工作,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多年高中毕业班以及中等师范语文教学经验,对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非常精深。郭老师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由他主持的各级语文教师“工作母机再造工程”。

  这项工程是结合房山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在周校长创设的“目标管理、任务驱动”的新管理模式下,用全新的思维对教研、教改进行的新的探索。目前,在良乡五中等几所基地校的实验过程中,被培训的教师对于文章的解析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把新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有远见的房山进校人正通过“工作母机再造工程”实现着将全区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有力地落实区教委对房山教育持续性内涵发展的要求。最后,郭老师动情说:“进修学校给我们教研员搭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作为一名老教研员,我要用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给自己的教研员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正是有了郭老师这样的老教研员的感染和帮助,才有了像暴生君老师这样的年轻教研员的脱颖而出!年仅35岁的他现任房山进校高中历史教研员,已经获得了历史学学士,先后被评为2004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师,房山区2003—2004学年度优秀教研员以及房山区“十五”期间“双十百星”、房山区“十佳教师”,作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历史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历史》的编著人员之一。暴生君老师的的专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史学专业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之路。“由最初一名基层教学研究者逐步成长为北京市项目专家,从一个区县教研员成长为北京市教科院的兼职教研员,由一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成长为北京市优秀教师,由一名普通的历史工作者成长为学有专长的历史学研究者,这其中固然有着自身的不断努力,更多的是房山进校这个“母体”的熏陶和培养,以及周校长的人性化管理和专业引领。如果说感谢的话,我要感谢进校给教研员们搭设了一个成长、成功、成才的平台,感谢周校长给我们营造的好环境,以及他的创新办学育师理念、科学而人文的管理方略。”暴老师说道。

  不仅仅是暴生君老师这样感言,小学语文教研员赵成会老师也深有体会,她向记者介绍说:“以前我们下去搞教研,总是有些被动应付差事,基层教师不满意,我们也不太满意。自从落实周校长的‘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和深入到基层,结合教研员本人和学校的实际,去认领基地校研究。开展工作以来,我们一下就感觉自己都像变了似的,都有了责任感、使命感,自发地、主动性地,像锥子那样认准了扎下去,具体到‘点’的研究上。基层教师没情绪了,也自发主动配合我们的教科研,使他们的专业成长加快。通过教研员深入基地校的实践,我感觉到教研员和基层教师共同成长。所以说,成功的教研员和教师,都是用一生的心血和智慧去发现,去感悟,去总结教育规律。”

  负责学前教研工作的张建兰老师介绍:“房山进校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特别是周校长到任以来,进校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亲身感受到了这种教育创新的最强音——从“道德文化至上,学术精神至高”办学理念的提出,到“阳光工程,学术殿堂,精神特区,和谐家园”四大工程的建立;从“干部的捆绑式发展”,到业务指挥职能的确立;从教研员“十真”素质的提出,再到“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管理模式的出台,可以这么说,进校的改革是空前的,发展是跨越式的。“

  北京市中学数学骨干和中学高级教师王兆凤老师向记者介绍了房山进校在“十五”期间科研方面的工作和成绩。总体上,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区教委提出的“服务房山教育、服务基层学校、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服务精神展开的,像由她主持的房山区十二所初中实验校参与的“异步教学、差异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以及适合房山区具体学情的“自主探究、分层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都是针对房山区教育的实际问题,从服务房山整体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她动情地说:“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研员,不仅要紧紧把握教育的脉动,遵循教育的规律,实践教委领导的科学设想,还要持续不断地勤奋学习、深入实践、潜心研究,才能不断地在房山进校这个优质的科教研平台上,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才能真正有效地引领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教好书育好人。”

  “任重道远人为本,开拓进取志作梯!”“珍爱自己,关注他人,快乐工作,珍重情愿。”周校长总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引领着大家不断进取。跟周校长近距离的接触,我们真的被他的睿智,他的真诚,他的激情,他的干练所折服、所深深感动。由此,我们相信:在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激流中,房山进校——这所教师学术的殿堂、教师精神的家园,定会在“道德文化至上,学术精神至高”的教研文化构建中,在全体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和不断提高完善的征程中,走向新的更大辉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