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国:科学如何走进寻常百姓家(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3:23 人民网

  

美国:科学如何走进寻常百姓家(3)
图为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席执行官莱施纳。人民网驻美国记者唐勇摄

  ●科普中的博物馆群:美国科技博物馆并非无人愿去的清水衙门,而是精英荟萃之地

  驻美几年来,记者深感美国是一个拥有深厚博物馆文化的国家。之所以这样说,理

由有三:

  第一,博物馆数量多。美国有大小博物馆近万家,是全世界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可以说国家有国家的博物馆,州有州的博物馆,城市有城市的博物馆,大学有大学的博物馆。有一个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41万美国人就拥有一座科技博物馆。

  第二,博物馆种类杂。夸张一点说,几乎人类生活涉及到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博物馆,例如人类历史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新闻博物馆、间谍博物馆等等。

  第三,博物馆展出水平高。美国发达的社会学、人类学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对博物馆的价值与博物馆的收藏,给予了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因此他们策划展览的经验十分丰富,展出的水平非常高。由于讲解生动,而且往往鼓励观众动手参与,让参观者觉得特别亲切。

  第四,博物馆参观人数多。美国很多博物馆都是公立的,例如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属下的16家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是免费的,私营的也大都为非牟利性质,收费低廉,加之博物馆展出水平高,所以各大博物馆与观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久而久之,美国人便形成了参观博物馆的文化和习惯。据报道,一个美国人每年平均会去博物馆至少参观两次。

  科技博物馆是进行科普教育最生动直接的场所,而美国发达的博物馆文化为促进美国公众了解科学立下了汗马功劳。这里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为例来具体说明。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建于1976年7月1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是史密森学会属下的16家博物馆之一。它是世界上收藏各种航空航天实物最全的地方,收集了自1976年以来世界各国的风筝、气球、飞机、飞行器模型、飞行器械等,其中飞机约84架,大型航空航天器材约192件,小型航空航天器材约3500件。刚一见面,该馆航空史部负责人保罗·塞鲁兹就不无自豪地对人民网记者说:“我们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平均每年的参观人数高达约900万!”

  塞鲁兹的一番介绍,加上记者在博物馆里走马观花的亲身体验,有几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很善于及时利用科技热门事件来吸引观众,并注意在布展时让尽可能多的普通公众尤其是学生参与。2004年1月5日,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勇气”号火星探测车和它的孪生弟兄—“机遇”号火星车的复制品,以及“勇气”号的模型车,而“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则刚刚发生在1月3日深夜!该模型车被称为“个人探索漫游车”,迄今仍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火星庭院”,可以逼真地模仿“勇气”号和“机遇”号在火星表面的每一个动作。另外,“勇气”号的模型车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学生亲手制作,展出模型漫游车的“火星庭院”则由美国洛顿县“传统高中”的60名学生建造。记者在参观时也注意到,博物馆里很多展位旁边都有一些电子屏幕,上面会给观众出一些有关航空航天的问题,让观众以触摸电子屏的方式来选择正确答案,问题包括:地球的年龄是多少年?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行?这样的做法一下子就刺激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博物馆很善于开发科技的娱乐价值。把科技变成娱乐,在航空航天博物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记者当天拿着公关部门提供的赠票,来到博物馆二楼的电影院,观看了一场三维立体电影,名为《战斗机飞行员》。影片描述了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参加集体军事训练的全过程。由于场面宏大,训练惊险激烈,角度新鲜,音效极好,看得观众个个目瞪口呆,无形中增加了观众对军事飞行的兴趣。随后记者又来到一个名为“爱因斯坦”的电影院,观看了一部描述宇宙如何诞生成长的科技短片。仰望着头上的满天星斗,观看着宇宙大爆炸的壮观场面,聆听说动人细致的旁白解说,浩瀚宇宙的神秘尽在眼前展现。听陪同的公共事务官员介绍,博物馆还有一个模拟飞行馆,观众需购票入场,然后被送入一个特制的仪器,启动后马上就能够体验到高空飞行的感觉,真的是非常刺激。不过由于博物馆没有提供赠票,记者也就只好放弃了。

  博物馆资金充足、工作人员待遇良好。据记者了解,航空航天博物馆耗费惊人,每年的预算平均高达28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安保方面的费用。开销这么大,博物馆又不向观众收取一分钱门票费,资金从哪里来?塞鲁兹说,博物馆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联邦政府的资助;还有一部分资金来自史密森学会;另外博物馆也能从公司和个人捐赠以及会员费中得到不少钱;博物馆附属机构(如电影院、餐厅、小卖部)也能给博物馆带来不少收入;如果公司在博物馆搞活动,博物馆也会收取一些费用;博物馆出版的书一旦变成畅销书,也会得到不菲的版税收入。所以总的说来不存在资金问题。正是由于财大气粗,航空航天博物馆200多位工作人员才能够享受不错的工资待遇。据塞鲁兹透露,他们的收入跟华盛顿政府官员相当。博物馆的最高上司、史密森学会秘书长劳伦斯·斯摩先生年收入甚至达到上百万美元。

  人们以在博物馆工作为荣。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美国人都把在博物馆工作当成是很光荣很体面的事情。塞鲁兹对记者说,他以前在南卡州一所大学当教授,讲授科学技术史,后来被博物馆挖了过来。“航空航天博物馆隶属于史密森学会,而史密森学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加之我依然从事一些研究工作,所以很多人还是把我当教授看待”。记者还发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拥有辉煌的履历:博物馆馆长约翰·戴利是一位退役将军,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36年,官至海军陆战队副司令,到博物馆任职前是美国航空航天署的副助理署长。博物馆副馆长唐纳德·洛佩兹是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学硕士学位的获得者,曾任美国空军学院副教授和首席学术顾问,二战期间曾经是威名赫赫的美国飞虎队队员,在陈纳德将军的带领下曾远赴中国参加抗日。从这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在美国,科普并非小儿科,博物馆并非无人愿意去的清水衙门,而是精英荟萃之地。

  【1】【2】【3】【4】【5】【6】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唐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