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兴趣班的书生之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6:10 南方新闻网

  ■香山闲话

  如今,幼儿园内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越来越多,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科目到语文、数学、外语、珠算等文化科目,可谓应有尽有。走在大街上,我们也能经常看见抱着小提琴、背着画架的孩子,由家长接来送往。

  面对如火如荼的兴趣班,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送孩子上兴趣班的家长也是越来越多,这也难怪,现在孩子少了,父母在他们身上寄予的希望越来越大,也不惜“一掷千金”为孩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不少人认为,这才是兴趣班经久不衰的背后动力。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11月6日《中山日报》报道,市民方先生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今年开设了几个兴趣班,其收费让方先生感到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方先生还有兴趣班是否会增长校园攀比风气,以及兴趣班和正常授课内容相同,开了兴趣班,教师是否会削减正常授课内容等方面的担忧。以此看来,诚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兴趣班,家长也并非全为铁杆支持者。

  方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笔者办公室里一位同事的孩子目前正在上幼儿园,提起兴趣班他就有一肚子的苦水。此前,他听信了教育专家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发展,没有为孩子报任何兴趣班,结果他的孩子在老师眼里,就像没有这个人一样。最惨的是,放学之后,兴趣班开课,没有上兴趣班的孩子只能待在教室外面,等着兴趣班的孩子下课一起乘校车回家。无奈之余,同事一口气把幼儿园所开设的五个兴趣班都给孩子报了,孩子的待遇马上水涨船高,表扬、荣誉随之而来。

  此情此景,不独一个兴趣班,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可看到。只要手中握有权力,哪怕只是芝麻星点大,一旦不合其意,他可以在不违反任何规范的情况下,给你脸色,制造麻烦。因此,兴趣班根本不关乎兴趣,甚至与教育无关。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针对兴趣班的种种言论,诸如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他自己,不过都是书斋里的书生之见。所谓的兴趣,在许多人那里不过是幌子而已;至于孩子,则成了他们与家长进行利益博弈的工具。

  “可怜天下父母心”,原来还有这样一层意思。

  □行健

  向本版投稿视为同时向奥一网投稿

  《每周评论》向社会各界征稿,读者可对本地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新闻发表评论,文章长短不限,但务求观点新颖独特,具建设性和前瞻性。欢迎赐稿,一经采用,即奉稿酬。稿件请发到nfdsbcomment@yahoo.com.cn或传真到020-87366376。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