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军战俘顶着压力留中国(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14:41 世界新闻报

  娶了山东姑娘 当上大学教授

  1954年2月,22名战俘(包括1名英国战俘)来到了中国,并被中国政府授予“国际和平战士”称号。在经过短期参观旅游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给了他们上大学、去工厂、下农场或闲住的4项选择。虽然现有的资料还不能完全列举这些战俘在中国的全部生活经历,但战俘温纳瑞斯和霍金斯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

  温纳瑞斯选择到山东济南造纸西厂当工人。不知不觉中,温纳瑞斯在工厂愉快地度过了近10个年头。1963年,经过工厂推荐,中国红十字会保送他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列主义理论等课程。在北京4年的大学生活中,温纳瑞斯虚心好学,最终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结业证书。

  学业有成之时,他的个人生活也“瓜熟蒂落”:1967年,他与相恋1年的山东姑娘白锡荣建立了家庭,厂里的工人兄弟按当地风俗为他们举办了婚礼。1970年6月,大女儿温绍霞出生;1972年,儿子温绍磊降临人世。一家人虽然不是很富裕,但生活美满,其乐融融。

  1977年,温纳瑞斯应聘担任山东大学教授,讲授英语课程。后来,他又被齐美学校聘请,从事英语口语教学。由于他注意教学方法,又特别认真负责,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多年来,温纳瑞斯从未放弃过寻求世界和平的初衷。他的书桌上、床头边,摆放着翻旧了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周恩来选集》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书籍,并写下了厚厚的读书笔记。谈到自己的经历,他深情地说:“中国有句俗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的一生中走了许多弯路,但我对自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生活50年从不后悔。”

  当年的22名战俘现在仅剩下两名,其余的都已经去世。战俘中年龄最小的霍金斯留在中国后,先进中国人民大学深造,毕业后到武汉汽车配件厂工作。1957年返回美国。现在,他仍能凭记忆讲很多中文。

  面对西方媒体对中国政府战俘政策的诽谤、中伤,霍金斯不顾家庭的阻力和美国社会的压力,勇敢站出来为这段历史做见证人。他说,如果再让他做一次选择,他还会像50年前那样选择留在中国。因为他热爱和平。他相信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

  2001年,霍金斯重返中国,感慨万千。在长安街上骑自行车,到母校人民大学访问,去武汉汽车配件厂参观,中国变化之大,让霍金斯几乎不认识了。在汽车配件厂,他与当年战俘营的中方翻译和管理人员见了面,并共同回忆在战俘营的生活以及留在中国后的经历。霍金斯还前往济南看望了在中国去世的老战友温纳瑞斯的遗孀白锡荣女士及家人,并一起为温纳瑞斯扫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