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变味 甘肃民勤中小学组织学生采棉创收(2)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06:31 中国新闻网 |
320元并不是民勤二中随意提出来的,它可是经过仔细计算得出来的。首先组织勤工俭学的各个学校都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规定了不同的采棉任务量,民勤二中也不例外。 记者:任务是怎么规定的呢? 马维学(甘肃省民勤县第二中学校长):任务像我们大致一个斤数,各个班级都不一 样,像高中的40公斤,初中的30公斤,超额完成的都是学生自己的。记者:既然是勤工俭学,那为什么还给这些学生摘棉花规定任务数呢? 李振明(甘肃省民勤县中渠中学校长):不然的话,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干。 按照学校和农户的约定,每摘一公斤棉花,农户付给学校8毛钱。以民勤二中的规定,高中生干10天,每天40公斤任务计算下来,每位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要给学校完成320元的采棉任务,没有参加的就要向学校交纳这笔钱。在学校的要求下,民勤县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参加了摘棉花,可是有些学生却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采棉任务量。 记者:如果完不成的话,怎么办呢? 周志明(甘肃省民勤县第二中学学生):完不成学校分的任务,少多少再补进去,再交上。 记者:就是少多少,然后自己再拿上钱补上? 周志明:对。 由于每个学生的采棉任务量定得并不低,所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为了避免交所谓的勤工俭学费,一些家长,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去摘棉花。 学生家长:家长跟着摘,一二年级的娃娃能摘多少。 记者:这不是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家长怎么还参加? 学生家长:家长不摘,(学生)摘不够要钱。 郑新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勤工俭学在含义上应该是在学校自己的劳动基地里,有一定的学生参加这个劳动,一个是一定的劳动教育、劳动态度的教育、劳动技能的获得、劳动知识实习的这么一个基地的教育,我们称为“勤工俭学”。这个现象本身就说明这种勤工俭学的性质已经是变味道了,不是教育的目的,不是学生实习一些技能、知识的一个场地。我从某种角度认为这个是变相的乱收费。 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去多摘棉花,除了以钱代劳这种方法之外,民勤县的一些学校还采用了其它的一些做法。比如说为了增加人手,有的学校甚至把一二年级七八岁的小学生也都派上了棉花地。 记者:这是你的孩子吗? 学生家长:是。 记者:他多大呢? 学生家长:8岁。 记者:上几年级? 学生家长:一年级。 记者:一年级的孩子要不要去参加摘棉花呢? 学生家长:参加的。 记者:多长时间?几天? 学生:8天。 记者:不去行不行? 学生:不行。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