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隔离之后的话题:“绿色港湾”里的“红丝带”(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8:44 新华网

   第一代病人隔离治疗引发的争议

  “绿色港湾”是目前全国集中收治艾滋病人最多的病区,病区原来设在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内,2004年,搬迁到位于距离临汾市传染病医院10公里的尧都区县底镇村附近,取名“绿色港湾”。

  搬迁之初,“绿色港湾”曾引来网民的一片争议声。许多网民认为,将艾滋病区从城市搬到农村,是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孤立,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不利于治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此不断有了新认识,反对声逐渐变成了赞成声。

  

隔离之后的话题:“绿色港湾”里的“红丝带”(2)

  临汾市传染病医院院长郭小平说,原来的艾滋病病区设在医院本部,艾滋病人担心遇到熟人,不敢出门活动,不利于治疗。加之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极易与其他传染病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因此才想到了要搬迁。

  2004年7月,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自筹150多万元将以前的SARS隔离区改建成“绿色港湾”,将艾滋病患者全部转去,成为全国收治艾滋病人最多的地方。患者只需要负担生活费用,免收住院费和治疗费。

  病人搬到“绿色港湾”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病人心情好了,经常到户外晒太阳,彼此间交流多了,病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绿色港湾”是开放式的,只要病人感觉好些了,就可以随时离开病区。时至今日,“绿色港湾”已先后收治了300余人次的艾滋病患者,其中包括十几名儿童艾滋病患者。

  

隔离之后的话题:“绿色港湾”里的“红丝带”(2)

  针对艾滋病人家庭经济困难的状况,“绿色港湾”实行生产自救,建起占地70亩的生产自救耕作区。病人陪床家属可以在这里种玉米、向日葵、蔬菜和花卉等,病区里的锅炉工、洗衣工等工作也由陪床家属承担,收入用于生活补助。2006年国庆期间,通过“绿色港湾”负责人积极联系,临汾市政府租用“绿色港湾”培育出的一万多盆菊花布展,增加了家属们的收入。

  “绿色港湾”还设立治疗护理区和行政后勤区,为患者及其家属设有活动场所,如VCD娱乐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馆等,用于丰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生活。

  “绿色港湾”的实践证明,建立独立的生活区、治疗区是必要的,有利于病人治疗。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国家和医院不但要为一代艾滋病人治疗,还要为他们的家属解决生存问题,同时必须想办法解决二代艾滋病人的教育问题。

  

隔离之后的话题:“绿色港湾”里的“红丝带”(2)

  

隔离之后的话题:“绿色港湾”里的“红丝带”(2)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