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隔离之后的话题:“绿色港湾”里的“红丝带”(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8:44 新华网

   系统治疗艾滋病存在的难题

  从一代病人的隔离治疗,到二代病人进行集中教育,“绿色港湾”走过了很多探索之路,然而从长远来看,光靠传染病医院是根本养不起“绿色港湾”的。

  传染病医院2004年将以前的SARS隔离区改建成“绿色港湾”全靠自筹的150多万

元。此后“绿色港湾”对病人免费治疗很大程度上依靠传染病医院其它部门的收入来维持。国家、省、市都没有长期拨付的资金,医院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维持“绿色港湾”的运转。

  “绿色港湾”的病人大多是1998年前因不规范卖血和输血而感染,经过6-10年的潜伏期,已经到了发病高峰,更多的艾滋病人需要接受治疗。“绿色港湾”从去年以来最多时收治病人达到38人,达到历史最高峰。

  “绿色港湾”已成为全国集中收治艾滋病人最多的病区。郭小平说,“绿色港湾”在系统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全国普遍性的问题。

  第一、我国尚未出台专门指导规范艾滋病治疗的办法。我国2003年提出了艾滋病防治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但该政策并没有对艾滋病治疗做出具体规定。

  综合性医院一般不敢接收艾滋病人,为艾滋病人动手术成为一大难题。不少艾滋病人不得已只能隐瞒病情,悄悄到综合性医院去动手术,这无疑增加了艾滋病在综合性医院的传染几率。

  郭小平说,如果国家能形成一套如何关怀、治疗、疏导病人的办法来规范艾滋病治疗,就为艾滋病治疗医院提供了指导,使他们有办法可循。虽然“绿色港湾”的做法得到了多方肯定,但不知道国家是否认可这种模式。如果国家认可,“绿色港湾”还可以继续扩大病区,并增加专门针对艾滋病人的外科治疗。

  第二、国家用于艾滋病防治的资金中,“防”远大于“治”,治疗资金严重不足。郭小平说,国家每年8亿多元的艾滋病防治资金大都用于预防,其中很可观的一部分拨给了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真正给艾滋病治疗医院的资金有限。

  以“绿色港湾”为例,从建立至今,卫生部和山西省提供的资金非常少,而每年的各项开支却非常多,每月就需开支20多万元,全年需要240多万元。“绿色港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医院在其它传染病治疗上的收益来保证。

  另外,艾滋病治疗一线人员与同行交流经验的机会少,无法及时掌握艾滋病治疗和管理的前沿信息。“我虽然管理着这个艾滋病区,却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这类交流,更不要说其他医务人员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了影响了医疗人员拓宽视野,及时掌握艾滋病治疗和管理的前沿信息。(完)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