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澳门青年和艾滋孤儿的特殊友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4:10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王俊秀 梅婷姐: 我很好,你呢?我也很想你呀,很久没有和你联系啦,我以为你不会再和(给)我写信了呢。上一次,8月份吧,我给你写了一封信呀,上面的邮票是3角的吧,我只贴了一张 梅婷姐,谢谢你的好朋友,你给我这么多衣服,我怎么会嫌旧呢……你说的书包,是黄色的吧,我很喜欢,等开学时我就用它,并好好珍惜它…… 这是艾滋孤儿小花(化名)写给中国人民大学三年级学生许梅婷的一封信。许梅婷亲切地称小花是她的小“笔友”。自2004年以来,她们一直互相通信,保持着亲密的友情。11月30日晚上,在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同在阳光下·遏制艾滋关注儿童”北京高校联合行动启动仪式上,许梅婷深情地读了小花写给她的信。 “进入大学之前,知道艾滋病这回事,可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近距离地接触到艾滋病人,并且跟艾滋孤儿成为好朋友。”许梅婷告诉记者。在2004年感恩节那天,她在校园里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些孩子需要你们的帮助。于是,梅婷就试着报名加入社团里的笔友俱乐部,并与一个艾滋孤儿——小花结成了笔友。 小花今年上初二,她的家在河南省上蔡县,家里很穷,她的爸爸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已经去世了。许梅婷是澳门人,经过严格的选拔,于2004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这两个距离非常遥远的女孩,却通过不断的鸿雁往来,在心灵上成为最近的朋友。 从2004年底,梅婷和小花开始通信,从陌生到熟悉,最后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小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都会向梅婷倾诉,而梅婷就像一个大姐姐那样跟她谈心,谈人生,谈理想,她成了小花最信任的好朋友。 梅婷一直很想见一见这位小笔友,小花也很想知道关心她的这位大姐姐到底长什么样。2005年“五一”,梅婷随着一些志愿者去了河南省上蔡县的艾滋病村,在那里,她终于见到了小花。 “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小花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而且很开朗,健康、活泼。”回忆当时见面的情形,梅婷说,“两个人都很紧张,但是很开心。就是那次见面后,我们的生命里有了彼此的存在。” 后来过“六一”的时候,梅婷又和几名志愿者去了上蔡县,给小花送去他们在学校募集的一些衣物,并和小花一起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现在,梅婷和小花通信已近两年。在信中,她们交流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学习、天气、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都是一些很平常、很普通的事,但对小花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要让她知道她不是孤单的,是有人关心和爱护的。”梅婷说。 小花在信中说:“开学了,刚来到学校,没有人注意到我,但我每天都会微笑面对。有一天晚上,我想到很多事。以前我觉得老师和同学都会用眼光注视我,现在不一样了。当我伤心难过时,远方北京有个姐姐在关心我,默默地祝福我,也会为我的事担心,因为我们是朋友。” “每次在信中跟她交流,看到她的成长,真的很开心。”就是这样一封封很平常的信,一两句简单的鼓励,为一名艾滋孤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但在梅婷看来,在这个过程中她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刚刚过去的10月16日是梅婷的生日,生日过后的两三天左右,她收到小花的信。信里这样写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不能给你买任何东西,只能远远地祝福你,愿你开开心心。”日期是10月16日,梅婷生日那天写的。“当我看到这封信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是笔墨无法形容的那种感动。对我来说,这是今年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梅婷激动地说,“小花在我生命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丰富了我的生命。” 小花和梅婷,她们生活在同一片阳光下,有着同样的爱。但是,还有许多艾滋孤儿,他们并不像小花那样幸福。“儿童是艾滋病流行中最脆弱、受打击最严重的一个群体。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心他们,都可以为他们出一份力。不一定要做一番大事,简单的一封信就可以给他们很大的支持,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花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是否愿意去行动。”梅婷衷心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笔友天使”,用信来陪伴这些孩子成长,让爱传扬出去。 本报北京12月1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