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建商务网站受挫 两年花完100万(图)(2)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6:15 中国新闻网 |
家人态度 父亲:“心疼他,但不支持他继续搞下去” 哥哥:“他们那区区百万根本是杯水车薪” 记者接通郭志涛父亲的电话时,电话那边传来的声音带有浓重乡音。对这位河南农民来说,儿子郭志涛无疑是令他骄傲的:中科大计算机系的大学生,毕业时两家单位抢着要。但是儿子却辞了工作要搞什么网站,而且要砸进那么多钱!“他要搞什么我都不懂,那时我有心脏病,他没跟我提钱的事,去向亲戚们借了一笔钱。我听亲戚们说,他决心不小。” 郭志涛的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与绝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娶个媳妇,安稳地过日子。所以,对儿子的冒险行为他一直不支持。当他听记者说,儿子夜夜为自己的公司加班加点,并且省吃俭用时,老人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心疼他啊……但我还是不支持他继续搞下去。” 郭志涛的哥哥郭志强比他大5岁,现在深圳做生意。与父亲一样,他对弟弟的创业之路也不赞成。“我考察过他们的项目,觉得项目有前途,但他们5个人涉世浅,社会经验不足,对这一行了解也不够。我在国外呆过,知道反拍卖采购是有前途的,但要想干起来,他们的区区100万元简直是杯水车薪。如果他们有风险投资,我就会赞成。”哥哥虽然一直在劝阻弟弟,但是没有用,“年轻人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两年来,哥哥给弟弟提供过一些经验上的帮助,现在,他对弟弟的建议是:创业之路万里长征刚走完第一步,现在要先求得生存,稳定后再谈创业。 对话当事人 “我们会面对现实的” 记者:现在回顾公司起步的时候,什么是你们觉得可以改善的地方? 程卫华: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开始就都辞掉工作,成立公司,没想到以商养商。一般的大学生创业者通常只是成立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慢慢熬着,而我们一开始就成立了公司,投进去的钱消耗太快了。 张贵宾:公司有钱时我们雇的10个人全部是技术人员,没想到雇一些专业的营销人员,这对我们的成败影响很大———我们没有充分重视营销的工作。 程卫华:开始我们对企业的需求也没有了解透彻,等我们意识到技术的不足,把CS模式改造成BS模式,已经花了太多时间,这时公司已经坐吃山空了。 记者:现在回头看,公司起步阶段你们最需要,而你们恰恰没有的是什么? 张贵宾:当然是经验和渠道。如果那时我们信息渠道更畅通,早点儿知道哪家大家电企业要采购的信息,我们就不会落后于人,坐失良机了;如果有经验的人提醒我们一下,留意一下对手的报价,就不会在最后关头被对手抢走生意了,唉。 程卫华:我们当然雇不起昂贵的咨询公司。但是我想,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如果能得到政府的一点儿帮助,有比较专业的咨询机构帮我们参谋一下,我们可能也不会到现在这种地步吧。 记者:你们做好失败的准备了吗? 程卫华:我们会面对现实。不管怎么说,经历是一笔财富。现在我们首先要对家庭负起责任来。 记者手记 他们才是自主创业的主流 “80后创业者轻松赚到一个亿”、“大学毕业就成千万富翁”……提到年轻一代创业者,媒体上充斥着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在那些报道中,年轻创业者们都潇洒倜傥,玩儿似的就赚到了财富。但是,这样的案例在年轻一代创业者中其实只是凤毛麟角。张贵宾、程卫华们受过高等教育,但一无背景二无经验三无资金,他们才是创业者中的真正“主流”。 明年,又有近500万的大学生毕业,有关部门已经确定把2007年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全面服务年。那么,是否可以将创业指导纳入到就业服务范畴内呢? 大学生创业不易,仅仅靠理想和热情的支撑往往不够。而从父母亲友那里“募捐”创业资金,显然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不具备普遍性。毋庸讳言,从制度设计到软环境,程卫华们太需要获得一点专业指导和资金帮助了。 当然,今天的挫折对他们未必是坏事,“自古英雄出少年”,或许,很快他们就能绝处逢生。祝他们好运!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雷嘉)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