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郊区青年:在都市心脏和边缘起落 徒手奋斗(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0:06 中国新闻网

  次优选择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郊区曾经代表了美国的未来,意味着红砖迷宫和精修的草坪,郊区成为了是美国中产阶级工余的理想安居地。《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市郊已婚妇女的特稿,说她们“生活得很痛快……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什么不愉快的理由。”

  但对于中国的郊区青年而言,住自己的房子更现实重要,而不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生活作派。到郊区居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只是一个次优选择。低廉的价格仍然是郊区青年购房的硬杠杆。居住在望京的诗人杜力即将成为郊区青年的一分子,他选择在通州购房的理由很实际,一是价格普遍只有城里的一半;二是房子结构为多层板楼,南北通透,在城里买不到这种类型的房子;三是通州有轻轨,到城里较为便利。

  “我是被逼到这里来买房的。”永文告诉记者。一直在房产圈里打滚的他对房子的性价比非常清楚。

  郊区青年虽然收入稳定,两口子加起来月入一般都能够达到6000元至1万元左右,而且还在持续上涨中。但是因为普遍来自外省,父母能够帮忙的不多,个人储蓄都很少,只能够选择总价低,首付低的房子。在城里,房子价格高不说,大部分还是塔楼林立。永文算了一笔账,塔楼的公摊面积大,而后者同样要交物业管理费,永文不愿意为一辈子也用不上的面积交一辈子钱。何况相同的面积,板楼就能够比塔楼多出一间卧室来。

  而中国的房产生态,经济形态,包括郊区青年们的生存心态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001年,胡赳赳曾经去通州探望一个朋友新买的房子,坐了很久的郊区公共汽车,终于找到了那处房子。小区很荒凉,门一推开,外面就是杂草。胡赳赳那时发誓不买北京四环以外的房子。但是在越来越高企的房价后,衡量了北京的生活成本,胡赳赳做出了务实的选择。原因很简单,不愿意做房奴。

  2005年,胡赳赳迅速出手,在通州淘到了一处便宜得不可思议的板楼尾房,每平米2530元;虽然没有电梯,没有天然气,但是南北贯通,居住舒适。胡赳赳认为,郊区置业是妥协的产物,但它是一个里程碑,意味着郊区青年们人生奋斗的第一个阶段告一段落。胡赳赳在这里成家立业,儿子刚刚满月,他在博客上描述着惬意的京郊生活:“我自做我的乡绅,哪管它圆环套圆环的北京。左手犬子,右手鼠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奶瓶兴。”

  青春之堵

  2006年末,对于郊区青年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尾。著名的八通网站上,最热门的话题是公交改线,标题是“坏消息!938终点站变到国贸了!以后怎么办?”网友们议论纷纷,“每天下班时间国贸地铁C出口外估计该没有下脚可站的地方了,恐怖啊!”有人倡导以实际行动抗议,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就建议大家选择一个时间,集体到938国贸车站等车,“但来了车我们不上,大家豁出1个小时的时间,把道路、站台堵死。”

  高昂的交通成本,始终是郊区青年们的心病。而更大的成本就是时间。白亮争去年在通县买房的时候,最幸福的就是装修房子的时候。每天早上,他从城里租的房屋往自己的新家赶,正好跟通县的人流相反,“当时舒服啊,公共汽车都没人。”白亮争觉得在高速路堵车的传闻极其可笑。

  入住通县后,白亮争开始回过味来。当时他上班的地点在西城的三里河。单位里有三个人都住在通州,单位配备了一个司机,是外地的小青年,租房住,在大家的忽悠下,领导让司机租到了通县,每天开车接送大家。虽然过上了有车有司机的幸福时光,但是为了赶上早9点上班,大家仍然不得不早上7点就出门,最初的一个星期,白亮争和同事最大的收获就是探路,探各种各样可以通往城里的路,最长的一次,开车单程就花了三个小时。后来,总算是找到一条回家时不太堵的路,但是早班高峰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在IT公司任职的卢薇租住在西三环,权衡再三后,一心向往CBD的她最终在东五环外买了房子。当时轻轨八通线甚至还没有开通,由于交通不便,在入住前,卢薇只去了新家五次,一次是看房,一次是签合同,一次是收房,两次是装修。为了省事,卢薇特别选择了一个有面包车的装修队,领着装修师傅去了一趟东方家园,把要求的东西一气选定,之后,从水龙头到洗脸盆,所有的装修用具都是装修师傅按清单购买,拿着东方家园发票找卢薇报销的。路程实在太远,倒好几趟车,还得坐摩的。卢薇觉得比去趟天津还麻烦,索性做了甩手掌柜。装修师傅在一次要求卢薇来新屋确定装灯位置时遭拒后,无奈地说,那是你的家,不是我家。

  交通线的漫长拥堵日复一日地消耗着郊区青年,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但是对于多数北京郊区青年来说,公交和轻轨还是生命线,特别是城铁八通线。早高峰期,城铁的拥挤程度不亚于公交,卢薇曾经有好几次挤不上车的经历,看见挤得变形的脸孔紧贴在车门上。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