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十而不立(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0:24 新文化报

  此刻,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社会结构与价值规范等很多过程还没有完成。人们在不断重构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种秩序混乱的现实状态,人们焦虑且难以适应。

  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力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个人没有择业自主权,用人单位也没有用人自主权,这种刚性的就业政策,从制度上否定了为形成资源有效配置所必需的劳动力流向机制。劳动者进入企事业单位,就等于捧到了“铁饭碗”,基本没有流动的动机。这种

就业机制虽然使得劳动者失去自由择业的权利,但却规避了机会均等的竞争可能。

  所以市场机制的就业环境出现后,激烈的竞争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社会发展未定型性使得变化来得更加剧烈。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干多久,担心明天就被炒鱿鱼;即使想辞职但为了房贷,还是要小心翼翼地做下去;外来人员的户籍问题十几年悬而未决,不知自己到底属于哪里。

  心都飘着,如何立身?

  ■调查

  二三十岁被压弯

  

  “‘三十而立’推迟的现象在独生子女身上会更加明显和加重,因为现在出现了一种青春期后移的情况。”对此,夏学銮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自1979年开始的独生子女一代,越来越多出现幼稚化倾向,表现为不愿意长大。因为家里没有其他孩子来取代他,所以老大受宠的地位永远不会被罢黜。“80后”的职场新人,所面对的社会空间和竞争压力是他们的前辈所无法体会的。而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没有经历过他们前辈所经历的那些磨难,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当他们走上社会又恰逢就业日益艰难的趋势,而且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危险,在一项对“80后”一代工作情况的调查中,68.3%的人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并不满意,22.6%的人觉得还凑合,仅有9.1%的人比较满意。大多数人不满现状的理由主要集中在薪酬低、压力大、人际关系繁琐、上升空间小等几项。“80后”一代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是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5年的一份针对31875名不同职业人士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当前中国各年龄段中感受压力最大的人群。负责该项目研究的研究员陈龙认为,这些年轻人除面临工作的压力,还有成家、子女抚养和社会交往等诸多压力,另外他们也相对缺乏社会经验,应对各类情况的能力也不足。综合所有这些情况,年轻人群的压力最大。

  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状态稳定性推后的今天,立或不立,也许并不能用外在随时变化的标准衡量。

  或许我们应该像《论语心得》的作者于丹教授所说的:“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综合《中国新闻周刊》等

  ■关键词

  三十开始

  根据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对2006年来访的客户抽样统计,能够在30岁时达到经济完全独立、事业初步有成、自我感觉比较成熟的人,只占来访者当中的16%,而更多的人则在35岁之后,甚至40岁左右才达到这些目标。“相比于前人,现在的职业人对‘而立’的理解更偏重于立业和立家,即事业有成和家庭稳定,而这些在现有的状况下,很难在30岁时就同时达到。”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说。

  由于学习期的延长和婚姻年龄的推后,对很多人来说,30岁才是进入社会的开始。根据统计,在来访者当中,22岁~30岁年龄段,未婚比例高达76%,而在30岁~35岁年龄段,未婚占到42%;即便是过了35岁,仍然有17%的人未婚。这些人大多数是本科学历,有20%以上拥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即便是那些本科学历者,也在把握一切机会考研,或者进行MBA课程的学习。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通常需要19年的时间,即大学毕业时已经到了24岁左右。再加上后续学习花费的时间,在30岁之前才结束学校学习过程的人,无疑成为当下的一种主流。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30岁只是刚刚开始。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