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女孩到中国调查“反日”(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10:57 世界新闻报

  3.“鬼子演员”对她触动很深

  在北京3周的时间,绘梨子过得非常充实:听长住北京的日本同胞谈在中国生活的经历;走访一些日本媒体眼中的“反日人士”,其中包括前几年因给靖国神社的石犬底座喷漆,而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的冯锦华,甚至还“混”进了电影《南京!南京!》的策划会议。

  北京之行给了绘梨子很多真切的感受。头一周,记者见到她时,她还单纯地笑着说:“中国人对我都很友好,哪里有什么反日情感?”第二次见面时,她刚采访完“花岗事件”的受害者遗属王红女士,思想成熟了许多。

  “王红女士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搞和平运动,希望通过努力不要让历史风化。但日本媒体却把焦点放在反日人士的言行举止上,而对于像王红女士这样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历史的人,媒体却鲜有报道。中国人的对日情感绝非日本媒体所言因反日教育导致,更多地还是在于中日之间曾有过的那段历史。”

  绘梨子还透露,采访日本演员矢野浩二,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从《烈火金钢》到《铁道游击队》,长年“漂”在北京的矢野,曾塑造了多个“日本鬼子”形象,并因此在日本被人骂成“卖国奴”。

  “矢野是一个演员,他用一个演员能做的事情,进行日中友好交流的实践。”

  4.只知受害不知施害

  在和绘梨子接触的过程中,记者感觉她是一个坦承的女生,因为她从不掩饰自己对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认识不足。“我学的是东洋史,唐代、明代的历史学得比较多,近代史却很少接触”。的确,就在她采访王红女士的头一天,才临时抱佛脚地从互联网上查找“花岗事件"的相关背景,而且第一次得知,战争期间被强掳到日本做苦工的中国人多达4万余人。

  “谈起战争,日本人的受害者意识很强,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过什么。所以当中国发生游行时,不少人会觉得自己平白无故地遭到中国人的抗议。至于中国人为何会游行,日本媒体只解释说中国进行了反日教育。这样一来,进一步加深了日本人的厌华情绪。”

  至于日本学校如何讲授侵略历史,她回忆说,初中的历史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南京大屠杀”,当时自己确实很震惊。不过上了高中、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老师讲这些了,因此记忆和认识也越来越淡漠。

  “一说到战争,我就会想起‘大东亚战争’,想起日本兵惨败的关岛、硫磺岛,还想起东京大空袭。当我去年知道历史上还有重庆空袭时,内心非常复杂。自己遭受的苦痛难以忘记,可是自己曾施加给别人的苦难,日本人却不愿意触及。”

  三周的采访结束后,绘梨子踏上了归国的行程。她在道别的电话中对记者说:“战争给日本留下了负面遗产,但对于受害方做出的反应,日本却把它归到‘反日’范畴中。日本媒体报道的突发性反日情绪很快就会消失,但他们不太关注的根源性问题将会一直持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终于理解了中国人游行的目的。”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