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洪虎忆父亲洪学智:淡看两授上将衔 爱见女排赢球(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14:01 中国新闻网

  洪学智将军1913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16岁参加革命,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45年奉命奔赴东北地区参加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总司令。他曾经两次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部长,长期负责军队的后勤工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当年的朝鲜战场建立了“炸不烂、打不跨”的钢铁运输线,成为世界军事史当中的奇迹。

  1986年,洪学智应邀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后勤代表团赴美国访问。当年朝鲜战场上的对手又一次碰面,不由提起了那次难忘的交锋。

  李小萌:如果把他参与过的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包括抗美援朝,这三个阶段一起来看,在哪个阶段发挥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呢?

  洪 虎:应该这么说,从我父亲来讲,他实际上从事部队的经历,可以说按照现在的部门来划分,就是师政后装,他都经历过,在长征时期,他主要是做政治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一直是做军事工作的,到抗美援朝的时候,他入朝的时候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员,也是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后勤的,分管司令部其中有很多都是作战的,所以他也是军事干部。从朝鲜战争他后来就兼任后勤司令,回国以后担任总后勤部的部长,所以作应该说他两任后勤部部长,后勤工作干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应该说他这些方面的经历都有。

  李小萌:在部队里边的每一个部门都工作过,说明什么呢?

  洪 虎:他的经历来讲很丰富,各个方面的工作来讲,应该说他都是认真去钻研,努力去做好,所以他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这样一个人。这次他的生平里头特别提到,就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奠基人,所以最主要的建树我觉得还是在现代后勤工作上,这也和他的两任总后部长、两次被授上将联系最密切的。

  李小萌:作为历史上惟一的一个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洪学智将军对自己的这样一个特殊身份有过什么评论吗?

  洪 虎:没有,这也正是他非常高贵的地方,像两授上将,中间间隔33年,他1988年被再次授予上将,1989年到朝鲜去出访,金日成就问过他,说你怎么还授予给你上将呢?他就说三十年一贯制,这是中国特色,说说笑一笑就过去了。因为中间隔了33年,1955年实行军衔制以后,在文革前1964年就把军衔制取消了,后来到1988年又再次恢复,当时恢复的时候,因为我父亲是军委的副秘书长,还在军队的现役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所以又给他授了上将军衔,所以这个跟他一生的经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1959年他离开了部队,到吉林农机厅担任厅长。

  李小萌:就从部队到地方了。

  洪 虎:对,他就跟我们讲,我参加革命就不是为了当官的。

  采访洪学智:我干革命不是为了当官的,穿军装也好,不穿军装也好,这只是一个职务,都是为了人民。

  李小萌:对名利得失看得很淡薄,但是对当年的那些峥嵘岁月,打过的漂亮仗应该还是很自豪吧,会跟您作为子女来讲会去讲吗?

  洪 虎:他也很少讲自己,他不太愿意宣传自己,包括写这个回忆录,首先是写出来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因为当时先期入朝的这些领导同志都相继去世了,很多人都认为他应该健在,应该把当时的历史情况真实记录下来,原来人家让他写,他都推辞了,他就觉得自己的事情好像不需要写一本书去,让别人去评说吧,后来人家劝说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说你还是应该写这么一个回忆录,他就说认真考虑考虑,抗美援朝那么多牺牲受伤的战友,应该客观地如实地写一部回忆录,反映这个情况,所以他才写的。从这本书里我们才知道他在朝鲜战争的全部经历,过去只是从其他人的口里,一些警卫员、司机片断地讲过他的一些情况,但是这本书里我们才全面地了解了。

  李小萌:即使你作为他的子女,了解也要从他写的书里面去了解。

  洪 虎:他没有那么系统地去讲过,特别是涉及他工作中的一些事情从来也没跟我们讲过。

  李小萌:您父亲不愿意提起自己,您觉得是出于谦虚还是出于严谨?

  洪 虎:恐怕这两方面都有,他主要不太愿意宣传自己,另外也是跟我们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抗美援朝时期,回到国内是星期天、节假日,我们放假的时候,接触接触,平常他都忙于工作,星期天他也很少休息,所以平常跟我们聊的比较少。他都是一些片断,但是从他的待人接物,从他对具体事情的处理,给我们的印象影响还是很深的。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