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彻底整肃来完成认证业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2:09 长江商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单士兵

  继“全国牙防组”等收钱就可出具资格认证被查处后,12月28日,国家认监委又“揪”出来“中国绿色环保产业认证委员会”等5家挂“中国”字头的非法认证机构。

  曾几何时,那篇题为《两个人两张桌忽悠了13亿人》的新闻,让全国牙防组这样的认证机构身上的权威光环一下子黯淡下来。此后,随着媒体向不具备认证资格的全国牙防组的炮轰,认证业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诸如未经认监委批准就擅自从事认证,一些机构滥用“认证”字样来误导消费者的现象,都向公众展示了认证业现存的不足。

  年终岁末,国家认监委又“揪”出来5家挂“中国”字头的非法认证机构。作为认证行业的主管部门,本应肩负起行业整肃职责使命,通过荡涤行业内部的污垢沉渣,来打造一个公平与公正的认证环境。正因如此,对于此次国家认监委的重拳出击,我们除了为之喝采之外,更大的期待就是,国家认监委藉此完成一次重大转身,能够对认证行业进行彻底的肃清与整顿。

  对于种种虚假认证现象危害,这些年我们已经深有体会。“欧典”地板的质量认证“失误”、“全国牙防组”等,忽悠了举国十几亿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谁都明白认证的价值所在,对消费者,它是质量鉴别的依据,对生产经营者,关系到产品的

竞争力,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参考依据。

  由此也就不难想象,种种不实认证给消费者带了怎样的误导与坑害,将对健康的市场经济产生何等的负面效应。显然,当务之急,就是对当前的认证业进行彻底的肃清与整顿,来确保认证的公平与公正。

  目前,获国家认监委正式批准的认证机构有179家,但在此之外,到底还有多少认证机构在充当着“李鬼”?此次国家认监委又“揪”出5家机构不具备资格,无疑寓示着这种非法认证机构并非个例,这也昭示着国家认监委有必要加大清查力度,来保障认证机构本身的合法性。

  在此之上,认证本身是否公平与公正,是一个甚至比清理更重要的问题。认证的价值向度必须是趋向公共利益的,而不是成为一些企业商家的“代言人”。然而在利益驱动下,一些认证机构把国家对产品质量的认证权,变成了像白菜土豆那样的“交易品”,种种虚假认证也屡屡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认证机构,一些本身脱胎于行业协会,一些不具备认证资格资质的民间机构,却又扛着相关的机构符号,鱼目混珠,这一切,无疑都使国家认监委在整顿过程中可能遭遇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压力。认证业能否完成一次重大转身,考验着一些利益单位的品质。

  但无论如何,这都不应该改变以彻底整肃来使认证业“清白”这样的历史选择。如果不能还认证业一方令人安心的净土,就不能保证当前质量认证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信誉性,那么,不论是消费者的权益维护,还是健康市场经济秩序,难免成为一句空话。

  详见本报今日A/06版报道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