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盘点2006中国职业教育:“负重”大“提速”(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3:40 中国新闻网

  

盘点2006中国职业教育:“负重”大“提速”(图)(2)

  山东加强中职生技能训练(中国教育报/图;樊世钢/摄)

  专家点评 2006职教“负重”大“提速”

  2006年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来说是非凡之年,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背景下的“提速年”。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规模扩张呈现职业教育发展主题。中职扩招100万令人关注。从1998年至2001年,中职招生连续下滑,2001年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390万,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比例从前几年的58%降到38%。中央政府果断采取调整和扩招措施,提出在2004年招生规模达到566万的恢复性增长情况下,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继续扩招100万。2006年招生在2005年650万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招生约750万的目标,在校生人数达到1800万。高职在近几年规模性增长的基础上稳步递增,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已经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培训势头旺盛,资格证书备受关注。一年来,从教育、劳动和行业部门公布的一组组数据说明,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数量上比2005年大幅度增长,扩大规模为职业教育扬威造势。

  二是大政方针凸显职业教育环境优化。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文件主导职教发展,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即突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题,落实中高职“职普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落实“四大工程”和“四个计划”的实施,推进“四项改革”。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就职校招生、民办中职、基础能力建设、贫困生助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师资队伍建设、紧缺人才培养等问题,专门召开会议并发文落实;卫生、体育、建设、国防科工委等行业部门也出台了贯彻意见。职业教育进入中南海议程、中央财政5年安排140亿元支持职教基础能力建设和贫困生助学都成了热门话题。

  三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异彩纷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是2006年各地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基点。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验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试验区”的“天津模式”;“体制创新、特色发展、政府作为”的“浙江道路”;“职教集团、专业品牌、三个第一”的“河南现象”;“深层探索、开发课程、注重内涵”的“上海改革”;“服务‘三农’、注重培训、导向就业”的“四川做法”;“政府统筹、公民并举、校企互动”的“青岛经验”,等等。比较有影响的事件还有: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进行高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全国107所中职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20多所职校引入丰田汽车公司TEAM21培训课程体系;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探索和创新经验。

  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表现为:在职教的地位上,理论、法规、宏观方针的“高位”与现实、操作、具体政策的“低位”的矛盾;在职教的需求上,国家需要和个人选择、市场需求和求学取向的矛盾;在供给能力上,培养条件的短缺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在经费投入上,办学成本高与实际投资低的矛盾;在成本分担上,学费偏高和学生家庭收入水平偏低的矛盾;在管理体制上,统筹协调与部门分割的矛盾;在驱动机制上,政府责任和市场调节的矛盾;在教育功能上,学历教育为主与职业培训边缘化的矛盾;在培养模式上,产教结合与校企脱离的矛盾,多样化与单一化的矛盾;在就业待遇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不对等的矛盾。

  展望“十一五”,职业教育面临着战略转型,呈现以下趋势:全党全民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综合功能和多重价值更加明显;职业教育的服务重点逐渐转向农村和农民工,“学历+培训”是重要形式;企业和民间力量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职业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将有所突破,对推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彰显贡献;职业教育的模式选择更加多样化,多种形态并存;职业教育更趋于本质的回归,质量效益将不断提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邢晖)

  相关链接 2006各地职教新进展

  福建:设立中职学校“政府助学金”

  福建省设立中职学校“政府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贫困学生,其资金来源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及中职学校共同负担。其中,按财政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80%,学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承担20%。民办中职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由举办者承担80%,学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承担20%。

  广东:省财政15亿元推进职教现代化

  广东省决定,从2006年起,省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3亿元,用于扶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中心建设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省财政还将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双师型”教师引进和培养工作;安排助学贷款专项贴息资金,支持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经费投入方式,从2008年起,公办职业院校经费要按照学校类别和现有财政预算关系,鼓励实行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

  河南:中职招生七成面向农村娃

  河南省出台《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出,从今年起,该省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招收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比例要达到70%,规模要达40万人以上;同时,完成初中后一年职业培训要达到55万人以上。此外,河南省还组织实施了“两大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全省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完成20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任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300万人次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山东: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学分制

  山东省出台意见,在全省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山东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制订各类职业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制度,指导校际间签订学分互认协议,进行相近课程的学分互认,并将学分互认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推进区域间的学分互认,形成全省职业学校学分互认体系。同时,实行学分制后,山东省各职业学校可以按学分向学生收取学费。

  上海:建立中职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上海市决定,从2006年起对区县两级政府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建立督导评估制度,评估的主要内容涵盖管理与发展、经费与条件、保障与效益等3个方面,评估项目分别涉及领导决策、依法管理、监督检查、教育改革与创新、各项教育协调发展等;经费投入、经费管理、基础设施、教育设备等;队伍结构、保障机制、办学模式、办学质量等。上海市政府督导室将及时公布督导结果,以接受百姓监督。

  新疆:将技校纳入教育部门管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将全疆58所技工学校纳入到教育部门,对招生、注册、教材编写、教学计划、专业设置、教师聘任以及学生就业等进行统筹管理。今后,这58所技工学校将由教育部门统一招生、统一考试管理,技校学生毕业时拿到的不再是劳动部门颁发的毕业证书,而是由教育部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技工学校学生毕业时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一样,都要取得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资格证。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马思援)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