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国,你安全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5:57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姚佳威由珊珊实习生黄鸣

  ■编者按:

  2005年底,本报刊发《2005,中国人海外安全报告》。此报道为读者所欢迎,亦引起有关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的关注。

  有鉴于此,本报计划每年制作并发布中国人海外安全报告。在此,我们向读者呈现2006年度报告。

  在制作2006年度报告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机构提供了大量帮助和支持,特在此恳切致谢。

  2006年2月15日下午5时许,巴基斯坦俾路支哈勃镇附近的道路上,枪声震耳,鲜血四溅。在这次袭击中,三名中国工程师牺牲,而他们承担的建设工程,仍未完工。“这次事件经过精心策划,是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巴基斯坦警方调查后宣称。2006年中,类似针对中国公民的袭击事件不胜枚举。

  从前些年遭遇并非刻意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到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中国人的海外安全状况愈发严峻。而专家认为,随着一个大国的和平发展,其人员对外交流势必大大增加,而其公民的海外安全问题愈发值得重视。

  3万多起海外安全事件

  根据相关人士透露,2005年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高达29000件,到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30000起。

  据本报统计,截至2006年12月25日,2006年见诸媒体的事件中,至少有558名中国公民在海外被羁押(158人)或受当地社会动乱波及(400人);至少有37人在76起凶案(抢劫、偷盗、枪击)中丧生,另至少有42人受伤;在20次意外事故(

车祸、意外、灾害)中,至少有51人丧生,105人受伤。

  诸多安全威胁中,战争的威胁势必最大。新华社前驻阿富汗记者徐群跟本报记者回忆说,2005年12月31日晚,她与同事在新华社阿富汗分社的院子里聊天,随着一声轻响,一粒子弹飞来,同事坐在地上,鲜血从脚踝处汩汩涌出。徐群说:“目前阿富汗已接近内战状态,即使在首都喀布尔,枪声和爆炸声亦不绝于耳,在农村荒野之处,更是危机四伏。”

  徐群介绍,在阿富汗,许多中国个体商人希望利用战争之后的机遇期发家致富,他们多从事餐饮、商贸、家具、

装修等行业。由于武装抢劫时有发生,很多人的异域淘金梦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安全问题专家李伟告诉记者,2006年各类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的安全事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针对中国商人、游客和固定店铺的抢劫偷窃、外国司法和安全机关执法不当造成中国公民的人身伤害,以及歧视和由歧视导致的排华事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小强指出,从各类安全事件发生区域上看,非洲和中东等传统安全事件多发地形势有所缓解,南美,南太平洋等地区安全问题较以往则更为突出。

  在2006年的外交部网站上,领事司列出的出国注意事项和特别提醒共计400余条,注意事项涉及区域覆盖国家数目众多,特别提醒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恐怖袭击,抢劫,盗窃,战争,动乱,疾病,自然灾害等尽入其中。

  政府大力加强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对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远超出于网站上的提醒。

  2006年4月23日,李玉兰和她6个月大的儿子回到广东江门的家中,成为首批从所罗门群岛归国的侨胞之一。4月18日,是所罗门新一届总理选举公布结果的日子,首都霍尼亚拉爆发带有排华性质的骚乱。和其他中国公民一样,李玉兰和丈夫谭竞潜生命和财产受到重大威胁。

  18日当天,中国外交部已启动应急机制。所罗门群岛和中国尚无正式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通过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向所罗门警察总监提出严正交涉,要求保护中国人安全。经过多方沟通,迅速把500名受困侨胞安置在霍尼亚拉的警察总部,并为他们提供食物和衣服。同时,还通过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馆,与两个地区大国联络,要求两国派军警进入所罗门,维持当地秩序,并帮助保护中国公民人身安全。中国政府同时紧急调动四架次包机,20日,第一批312名愿意离开的侨民,包括李玉兰母子,离开所罗门,两天后,回到了广东的家。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对于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几次撤侨进行了比较。上世纪60年代,印度尼西亚发生骚乱,中国政府也有过一次撤侨行动。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运送数百名华侨和留学生安全出境。而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中国政府保护本国侨民的态度更明确,决策和行动也更迅速。除所罗门撤侨外,2006年5月,东帝汶发生骚乱,中国政府派出两架包机撤出200多人;2006年7月,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升级,外交部启动应急机制,安全撤离140多名在黎中国人;2006年11月,汤加撤侨行动中,193人安全回到国内。

  除了撤侨,中国政府在当地也对中国公民进行多方帮助。

  2006年1月上旬,俄罗斯汉特曼新斯克民族自治区某市警方突击检查了一栋中国公民宿舍楼,将楼内58名中国公民全部带回审查。除15名持俄工作许可和4名持回国车票者获释外,其余39人被该市法院以非法务工为名判处罚款并驱逐出境。这批中国人向中国大使馆请求救助。经多方努力,39人于2月2日全部获释。

  5月23日,马里北部城市基达尔因族群问题发生骚乱,河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基达尔项目办事处5位专家被困。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进行救援,所有5名被困人员安全获救。

  11月16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首都努库阿洛法发生骚乱,示威者冲击首相办公室、商场等政府与民用建筑,市中心商业区近半房屋着火。十余家华商拥有的商店也遭到骚乱波及,约50名中国公民华侨立即前往中国驻汤加使馆避难。

  记者从外交部获悉,外交部2006年对公民海外安全更加重视,如有中国公民或企业在国外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交部会立刻启动应急机制,根据事件性质和所涉领域成立应急小组,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开展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新华社驻韩国记者王缅说,如今在韩中国公民,遇到护照丢失、被偷、被抢等安全问题,都可以向大使馆求助,而大使馆也会和韩国有关方面协调,敦促韩相关部门从速解决。

  “在安全保障方面向国际标准看齐”

  除政府外,中国其他驻外机构和大型涉外企业也各自有自身的安保措施。新华社驻阿富汗记者徐群介绍,新华社阿富汗分社雇用了两个当地保安,他们手持AK-47冲锋枪,负责分社安全。社内有严格规定,记者外出必须有当地人陪同,还必须穿防弹背心,头戴钢盔,而女记者更不能单独出行。新华社作为世界性的通讯社,有数以百计的驻外记者,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在派遣记者驻外之前,新华社都会安排安全培训,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和老记者讲解一些在国外的注意事项。对于突发事件,社里有一些基本的应急规定,如要求在事发之后立即与总社取得联系,总社专门设有24小时值班人员,等等。

  此外,一些大型涉外企业近年来也开始建立安全防范和应对机制。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局长李毅中在中央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中东、北非、中亚、东南亚、南美等一些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我国境外企业面临遭受恐怖袭击、国内武装冲突、社会治安混乱、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等安全风险,应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建立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中信国际合作公司业务部的李晟告诉记者,中信关于海外员工安全保护的措施是和跨国安全保障公司合作,公司会发给每个中信员工保障卡,上有该安全保障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或合作单位电话。公司员工一旦在国外出现安全问题需要救助,甚至简单的问路、信息咨询,可以任何时间拨打此公司设在该地的分支机构电话。同时,中信为每一个员工购买了人身安全保险,内部有完整规范的安保制度和应急机制,要求海外员工严格遵守执行。“随着越来越多大公司走出国门,在安全保障方面向国际标准看齐已势在必行。”李晟说。

  海外安全问题的一些原因

  对中国公民进行保护的同时,各方专家也在积极分析形势,寻找导致中国公民海外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

  “综观2006年,威胁中国公民海外安全的重大恶性事件较2005年有所减少,令国人谈之色变的中国公民喋血国外的事件数量下降,南亚和非洲这两个中国人安全事件高发地的形势有所好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但如将抢劫、绑架、偷窃,以及劳务纠纷和偷渡所导致的常规安全事件计算在内,2006年的安全事件总量仍未见减少,尤其是针对中国公民个人和小团体的刑事案件数量仍‘不减当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小强也指出,2006年中国公民安全状况没有继续恶化,在局势动荡混乱,各国公民安全事件频发的中东地区,中国人遭遇的安全事件相对要少得多。

  总结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的原因,专家分析认为,很多来自自身。各类非法出国中介,是容易导致中国公民遭遇海外安全问题的一大诱因。

  2006年2月23日,河南“嵩山少林寺功夫表演团”的10名武僧向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投诉,他们自2005年8月被“黑中介”骗到马来西亚表演后,生活困窘。辽宁、山东、浙江等地相继破获许多非法出国中介诈骗案,罪犯虽被绳之以法,但众多的受害者还是在国外尝尽辛酸,钱财难以追回。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司早在2003年就设立教育涉外监管处,仍难以杜绝留学生趋之若鹜奔向“黑中介”。

  南非国会议员王翔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南非,很多针对中国人的刑事案件,幕后的主谋都是中国人或是当地华人。

  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研究所所长夏焕新也说,在俄罗斯,一位中国贸易公司经理被杀,俄罗斯警方破案后发现,凶手是中国人。俄罗斯境内在以中国人为目标的犯罪活动,大多都是中国人在背后导演,唆使俄罗斯人动手。

  法律意识、行为方式有待进一步国际化

  也有专家指出,在犯罪、暴力事件之外,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法律意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也颇容易带来安全隐患,中国公民在这些方面应该进一步国际化。

  随着中国到国外务工人数的增加,他们受语言、文化水平、习俗差异等因素制约,逐渐成为安全问题高危人群。

  新华社驻韩国记者王缅介绍,至2006年,有大约10万中国朝鲜族人在韩国打工,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很多韩国雇主把他们作为牟利工具,多方欺诈,克扣工资,使这批中国朝鲜族人处境艰难。而这些朝鲜族工人并不善于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夏焕新介绍,在俄罗斯,中国劳工多从事建筑、采矿、种植、伐木、清洁等活动,部分中国的劳务公司和中国包工头不遵守俄罗斯劳工法和人权法关于劳工居住环境、劳动时间、最低工资保障等的相关规定。因此每次俄罗斯警察检查中国劳工驻地,都发现生活条件不过关,违反签证上的居住条件规定,强制执行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冲突。

  游客缺乏基本旅游安全常识,近年来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出境游部副总经理林康透露,中国游客喜欢随身携带大量现金,而且被偷盗之后不愿报案,这已经在很多国家的犯罪圈内“颇有声名”。一些窃贼混入中国游客刚下榻的宾馆,化装成服务员敲开房门,以“打扫房间”为名,“从容偷窃”。由于游客在国外只是短暂停留,丢失的财物往往很难追回。

  此外,有一些游客在国外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触犯宗教禁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破坏公物,随地吐痰,招来当地人的愤恨,甚至“暴打”。

  除了不可抗力的政治因素和地区冲突等,中国人自身的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王郦久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前往独联体国家,并且曾长期居住,但他从未受到过光头党的袭击,也从未受到警察的盘问,更没有遭遇过什么安全事件。他自身的经验是:出了国,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谈和举止;掌握一定的当地语言会大有帮助;需要注意当地习俗,而在公共环境和商业环境中,不可忽视其习俗、礼节和习惯;一定要对所在国的法律、规范多多了解;而一旦遇到安全问题,则要立即联络中国使馆、商会等机构。

  北京大学的贾庆国教授介绍,中国人在出国之前应该对目的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可通过互联网搜索和外交部网站等渠道,尽量深入,具体。王缅也提醒,到了外国之后,应通过朋友、使领馆等途径了解当地情况。例如,韩国男人有晚上酗酒的习惯,深夜遇到酒醉人群,应远远避开,免生事端;到美国一些大城市,贫民区和一些酒吧是安全事件高发区,如非必要最好不要贸然前往。

  而安全问题专家李伟指出,国家和企业的保护只能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当地政治,经济和治安状况密切相关,而这些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根本改变。自身的安全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此,应把安全教育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出境游客、涉外企业员工、驻外记者、出国劳工等群体进行重点教育,提高公民个人的素质与防范能力,才能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P1195081)

  2006年7月,在多个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组织下,143名中国侨民逃离黎巴嫩,并辗转经叙利亚撤到塞浦路斯

  在南非,很多针对中国人的刑事案件,幕后的主谋都是中国人或是当地华人

  红色地区为专家指出特别危险的地区,即阿富汗、

伊拉克和巴以地区

  在俄罗斯,有些中国的劳务公司和中国包工头不遵守俄罗斯劳工法和相关规定。一旦俄罗斯警察检查中国劳工驻地,都发现违规现象,强制执行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冲突

  2006年2月15日,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建设的一家水泥厂的6名中国技术人员遭遇恐怖袭击

  2006年5月29日,242名中国侨民乘坐由中国政府安排的两架包机离开东帝汶首都帝力,启程回国

  有大约10万中国朝鲜族人在韩国打工,很多韩国雇主对他们进行欺诈、克扣工资,使这批中国朝鲜族人处境艰难

  2006年7月25日,在以色列对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一处观察站的轰炸中,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身亡

  2006年4月20—24日,中国政府安排300多名侨民经多个线路撤离所罗门群岛,并乘包机安全回国

  2006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包机搭载旅居汤加的193名中国侨民,从汤加邻近国斐济起飞回国

  2006年11月10日,近300名闹事者11月10日冲入中国在厄瓜多尔石油项目——安第斯石油公司油田,占领了油田的作业区和油田的小机场

  2006年11月11日,一群武装歹徒乘坐车辆进入中国驻委内瑞拉使馆商务处驻地,劫持我外交官并威胁杀死我人员

  向春/制图

  图表略,详见PDF。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