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家痛批中国教育弊端 反对研究生大幅度扩招(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9:17 中国新闻网

  批 中国人的人才观

  高材生只想去名校很失败?

  把专业看得过窄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最近我认识了一个美国大学生,他的SAT(美国高考)成绩够上哈佛,但他却选择进了一所烹饪学院。这所学院的录取率和哈佛一样低,学费比哈佛贵,据说欧美10%的烹饪专家出自那个学校。”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院‘升级’为大学。”杨福家说,“其实,学院和大学没有高低之分,就好比一个是小提琴,一个是大提琴,把小提琴改造成大提琴,这难道算升级吗?”

  “我们的高中生几乎人人想上北大、清华、复旦,技术类、职业类高校是不会作为首选的,但在美国,能进哈佛的学生会选择进厨师学院,这说明他们的人才概念很宽泛,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多元的。”杨福家继续说,“因此我感到,什么时候我们有一半优秀高中生不想进北大、清华了,就说明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对我国经济发展会大有好处。”

  这种成才观也反映到了“海归就业”问题上。杨福家说:“真正出色的留学生不应该把自己的就业领域弄得太窄。我1965年从丹麦回来时,从来没有想过在国外的东西一定要全部对口到工作上,因为我不是职业学校毕业的。复旦大学过去20多年培养出来最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之一却是物理系毕业的,他学的是‘夸克理论’,如果他就业就局限于此恐怕很难找工作。但他进了一个证券公司,用夸克理论来算股票,谁也算不过他,成了研究部主任。他和一些同类型的人创了一门学问叫‘经济物理学’;后来又被聘为一流大学的教授。所以世界是多样的,如果你是普通大学毕业生或留学生,把专业看得过窄,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批 国内大学的“虚名”

  高校“名誉”给得太过轻率?

  吃饭吃到一半就被人套上名誉教授头衔让人哭笑不得

  不久前,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常委会的换届选举上,常委会委员候选人杨福家院士

  意外“落选”了,可他是“自找”的。

  当他向大会报到时,得知自己又被学部的院士们推举为常委候选人,当即给学部写了一封“陈情书”,请求不要推选他当常委。

  近年来,杨福家经常在国内国外跑来跑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办学。所以他在信中写道:“常委会的工作很重要,我因为精力有限不能尽常委的义务,很内疚,希望大家把我的名字去掉。”

  为此,杨福家教授正色说道:“中国的虚名太多了。比如说我们去某地开会,吃饭吃到一半,就宣布聘其中一部分人为名誉教授。事先根本也没有通知,你不去拿这个证书也不好,但拿了呢也就是一个证书而已。在香港大学就不是这样,他们请我作校长特别顾问,问我同意否,我同意了,马上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本就来了,责任、权利、义务写得清清楚楚。去年我也辞职了,因为别的工作太忙而无法履行这份义务。可是像国内一些高校的类似名头,拿了聘书就忘了,我也不必辞职,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它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文汇报》记者江世亮为本文提供了相关素材)

  (来源:羊城晚报;作者:邓琼、杨晓)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