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教师用书盘点:一只半翅膀的低空飞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14:57 中国新闻网

  热点三

  最壮观的出版现象:教育学术引进

  毫无疑问,对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图书的引进是教育出版界最壮观的现象。几乎所有的教育类出版社都加入其中。这其实是对教育新经典的资源争夺战。可惜我们国产现代教育经典实在太少,只好“一致对外”。可以预见,这场运动方兴未艾。甚至可以说,教育学术类图书进入了“引进”时代。因为,尽管这两年拼命引进,从我们的教育事业需求看,还是差得太远太远。

  教育科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都在引进图书上有了规模和品牌,市场反应也很积极。据悉,北京师范大学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教育学术类图书签定了系列版权协议,准备大干一场;已出版的《当代西方教师教育译丛》四本,通俗易懂,属译作上品。估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在今年有更大的引进动作。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在潜心进行第二期“汉译高等教育名著”的制作。华东师大出版社从台湾省引进的“台湾教育丛书”中的《班级经营丛书》已花开有香,怎么会停下愉快的脚步呢?

  特别要说一说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引进。如果寻找一个词来概括该社的图书引进,就是“理性”。几年来,该社引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二十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学校无分数三部曲”等数十套引进著作,包括刚刚出版的“学校改革与发展译丛”中的《不分级小学》,无不成为中国教育界的重要参考。该社有一支专业队伍密切跟踪世界教育的理论前沿,其引进的把握性相当高。引进图书的经典视角展示了这个出版社在教育学术出版上的深厚积累。毫无疑问,他们抢占的资源是坚挺的绩优股,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增值。

  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图书引进也从侧面说明,教育图书的引进并不是件容易事。如果认为洋和尚念的经都是真经,那肯定会上妖魔鬼怪的当。我们呼吁,要理性引进。还是那句话:要调查研究,要对国内进行土壤分析,需要什么就先引进什么,不能太随意,不然会遭遇阶段性水土不服。这毕竟是买卖。

  热点四

  那只翅膀怎么就硬不起来

  在几家教师用书专业书店的负责人聚会上,一位老资格的经理说:“教师用书专业书店莫非进入了北极时代?怎么大有‘天诛地灭’的阵势?”

  出版和发行是一对缺一不可的翅膀。大量的新华书店依然看不起这块“荒地”,根本就不进这类书。去年,笔者在几家地区级新华书店调研,确实没有发现教师用书。现今的教师用书还要靠这些专业书店。

  这些专业书店大多是民营书店。据他们说,出版社对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支持的力度一年不如一年,折扣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少,但房租和工作人员的工资涨的幅度很大;图书馆配备差不多无利润可言,读者张口就要折扣,特价书颠覆了人们对书价的信任,搞乱了人们关于书的概念。数十家地方专业书店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唇亡齿寒,这使得教师用书的出版面临没有下家的危险;去年,几乎在瞬间崛起的直销游击队对专业书店也形成了冲击。他们没有店面和库房的成本,有定数才要货,风险小。但他们并不代表图书销售的大道。假如专业书店纷纷倒闭,出版社要直接面对这些游击队,这个市场的氛围和文化就没有了,游击队不可能托住这片天。

  他们说,2007年将是专业书店洗牌的一年,有一批书店会无情地倒闭,真正有实力的会留下来。也许那时教师用书的市场才会微露笑脸。

  但笔者并没有这么悲观。因为这块“荒地”已经在开垦,而且已经绿树成阴;其“土壤”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从教育内部看,教师用书的规模装备已经开始,这是此类图书市场出现重要转折的鲜明标志,这是盼望已久的机遇;图书批发市场也开始关注此类图书,说明有了新的市场资源的进入;从学校批量订购的图书品位看,一大批痴心教育的校长正在觉醒:教师不读书的教育是伪教育——这是教师用书培养和拥有真正读者的时候,是令出版者激动的事情;各地层出不穷的教师读书活动和书香校园也在不断培养着读者。教师的区域性阅读活动正呈推广趋势,说明教育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是这块“土壤”正在改良的好消息。教师获取图书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为没有时间逛书店的教师提供了信息通道。网上购书的规模在2006年度大幅上涨。这些都会为教师用书的出版带来良好条件。

  对出版界而言,在市场的逼迫和诱惑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进入这块地,种什么的可选择性将大增。不久的将来,不再只是出版社选择书店,也将会有书店选择出版社的时候。那时候,出版和发行这两只翅膀也就都硬起来了。

  当然,出版界作为主要利润受益者,应该进一步研究教师用书的出版。专业图书就要有专业出版。相当规模的图书依然留恋于简单编辑、改头换面和东拼西凑的游戏状态,只是书名更忽悠人,封面更精美。这些急功近利的图书会严重伤害这个市场的健康运转和发育。这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观点

  教师读书还需要专业引导

  读书本该是个体自由之事,何必让别人指手画脚?与前两年必读书目满天飞不同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阅读严重缺乏专业引导。

  据专业书店的人士透露,很多老师来到书店,不是“逛”,而是直接问:有什么什么书吗?如果没有,转身就走。他们对书根本没有亲切之感。很多老师读书是因为上级指派的任务。

  为什么必须要有阅读引导?首先,从整体来看,教师阅读的欠债太多、起点过低。如果有专家帮忙,提供一些阅读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参考,老师们读起来会少走弯路,效率会提高不少;其次,书的品种和版本太繁杂,必须有人做披沙拣金的工作,有些出版单位急功近利推出的一些东西,豪华装饰,唬人标题,高定价低折扣,如果老师们上当购买,必定会造成他们对这类书的不信任,会厌而远之。读书的事就很难再深入展开了;再者,需要有人把书中的智慧和精彩讲给老师们听,用启人心智的内容来培养读者。

  有关部门应该专门组织人力来做这件事。比如,组织教育界人士和书界人士对每一时期的相关图书进行梳理、挑选,再向教师们推荐;再比如,组织人力对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的教师读书状态进行分类调研,再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读书配套援助办法;再比如,组织教育界专家,根据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研究一个教师的基本书架,供老师们参考。

  读书要读到心里,不能作为硬性任务而强压老师们读,要给老师们时间和空间;读书也不能太功利,生吞活剥、不加细品式的阅读,不是真正的读书。

  教师读书是件不得不做的事,又是不能着急的事。现实是,教师读书的障碍还非常多。教师读书的有利条件远远少于不利条件。有志于推广此项事业的人士,必须有走“远道”、走“夜道”的准备。

  (本文写作得到了全国教师用书发行协作会王海松、张威、易彬、侯亮等人士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