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申遗”申不出年味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11:52 生活报
本报评论员 初阳 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等到何时?”(1月21日《杭州日报》) 春节也要“申遗”,这想法恐怕是从韩国人那里学来的。2005年,韩国为江陵端午祭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我们坐不住了,于是张罗着要“保卫端午”。所谓“保卫”,无非是这样一种逻辑:我们的节日是我们的文化,不能让别人抢走。似乎只要我们的节日没被别人抢走,赶走了竞争者,我们的文化就保住了。进而,仿佛只有申遗,春节才能保卫住,年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殊不知,你的总是你的,即便别人也要过春节,你的春节也丢不了。关键不在于别人是否也过春节,而在于你自己是否还过春节。我们越来越不知道怎么过年,所以才觉得传统的失落。这和别人是否也喜欢春节毫无关系。退一步说,假如全世界人民都喜欢过中国的春节,我们不仅不会失落,倒会为此快乐得多,甚至可以看看别人的过法,普天同乐一番。相反,春节即便申遗成功,如果我们越来越不会过春节,那就算把春节的习俗记录得再全,也只能交到博物馆里,仅供瞻仰。 毋庸置疑,春节依然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只要看看春运期间,千里迢迢赶着回家团圆的人群就可以知道。但是,在合家团聚之时,在频繁聚餐中,我们的确常常感到,年的味道淡了,这个节日的内涵少了。 由于时代的发展,一些年俗由于不再适应时代而逐渐被人遗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有吐故而没有纳新,自然会日益清冷、衰落。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春节过得更红火,更欢乐,更具有群众性。 所以,与其大力倡导申遗,还不如想办法增强春节的凝聚力和现代性,让过年真正成为全民的狂欢。果真如此,就用不着谈什么“拯救”了。 (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