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中国楼盘“洋名字”能拼出个美国地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09:45 中国新闻网

  发展商热衷于把自己的楼盘取上一个很“国际”的名字,也许正好是看到了人们这样的需求,捕捉到人们的这种心理。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向国际水平看齐,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金钱去体验国外的生活怎么办?没有关系,发展商可以让大家生活和工作在一个有着外国名字的地方,让大家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安慰。

  但是也许根本问题并不是在消费者的身上。看看那些制作精美,美得让人感觉到有点点虚幻的楼盘广告,总是在告诉人们,社会的精英们、事业有成的人们是如此这般生活的,他们是生活在这些有着外国的名字,当然也有着发展商们宣称的和外国同样环境的地方。这些语言的背后透露出来的一个意思就是,如果你没有生活在这里,那么你一定不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成功人士。

  广告看得多了,尤其是当你的身边充斥了这样的广告之后,这些价值观也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每一个人,从而影响着每个人的选择。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当这些成为谈论的话题,人又开始相互影响起来。慢慢地,当人们开始从被动变成主动去追求如此的与众不同的时候,发展商的循循诱导,就已变成了人们内在的追求和喜好。即使不少人心里面很清楚,这些楼盘,和这些名字本在的地方,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有一句话,退而求其次,我去不了那里生活,但是我可以居住在这里,我可以拥有这个名字。

  其实取一个好名字是非常难的事情。还记得几年前,朋友要我为她的一个服装品牌的名字给点点意见。说实话,我想了好久,还是没有头绪。因为一个品牌的名字,首先要让人们容易产生印象,其次还要体现出产品的特性。另外,当然还要从这个名字里面,看出设计者的品位和个性。最后,要让消费者,当他决定选择这个品牌的时候,当他穿上这个品牌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品牌和他这个人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至少,是能够反映出他的个人品位的。我最终没有能够给朋友任何的意见,因为对我来说,这需要的不单单是具备创意,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对于市场的敏锐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朋友终于定下了她的品牌,一个看上去很像意大利文的单词,中文用的是类似的发音,没有意义的几个中文字放在一起的没有意义的一个词。问她为何这样,她说,这样的话,人家不知道这个品牌到底是哪里的,可以吸引人,而且价钱也能够卖得高一些。

  我想,楼盘取一个洋名,发展商多半也有这样的考量。那就是,自己的项目,档次提高了,价钱可以卖得贵一点点。不过我总觉得,这些用了拿来主义的名字,显得有点点偷懒,而且也过于直接。一个城市里面,这样的名字多了,对我来说有点点别扭。我还是怀念小时候长大的弄堂,“积善里“、”忻康里“,一听就很上海,也很斯文低调的感觉。要说西化,当年的上海曾经经历过被分割成不同租界的日子,不过幸运的是,并没有因为这段历史,使得上海的大街小巷,还有大大小小的住宅,变成这些国家的某一个地方的名字。

  想起一个关于外滩的故事。当年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来自印度,他们迁入了现在的外滩18号,于是入乡随俗,也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中国名字,“丽如”。这个名字出自《周易·系辞》,也就是十分艳丽兴旺的意思。想想一百多年前的外国人,竟然是如此地用心。现在的外滩,似乎是人们期待中未来的中国版“第五大道”。还好,外滩的这些大楼,都是用简单的外滩×号来取代了原本的名字,倒也统一、大气。我想所有到过外滩的人都会承认,这里其实比纽约的第五大道要深厚多了,奢华多了。只需要那些建筑,那些建筑里面进驻的商店,就可以证明,不需要任何别人的名字,外滩就是外滩,独一无二的外滩。就好像,第五大道,永远只是在纽约,别的地方的,只是后来的模仿而已。

  记得十多年前刚刚到香港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个有着浓重殖民色彩的地方,但是当你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里面穿行的时候,会发现,这里的那些高楼大厦,很多有着很中国、很传统的名字,好像崇正楼、崇信楼、崇洁楼,还有真善美大厦、杏花村。

  这些年跑地产新闻多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每当发展商要把一个楼盘推广包装成豪宅,或者是超级豪宅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为这些楼盘取上一个夸张的名字,比如凯旋门、比华利山庄(Beverly hill),为的是让那些买家从心理上给自己一种安慰,我住在世界知名的地方。而那些真正的豪华住宅,名字往往非常低调。事实上,所谓的豪宅,并不是因为名字而变得豪华起来,人们说到底还是要看它的周边环境,它的设计,它的用料,它的管理。就好像一个城市,不是因为把世界各地的名字罗列在自己名下,就变得国际化一样,当人们为城市来排名的时候,还是要看这个城市的规划,这个城市的文化,这个城市的经济产出,这个城市的影响。

  作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当他来选择一个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时候,名字相信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发展商提供的这个楼盘,到底是不是他所宣传的那样。到过国内一些豪宅,围墙内是发展商所标榜的那种豪华舒适的生活氛围,不管是会所还是花园,都有人精心管理,但是只要跨出这道围墙,外面就是破败的临时房,杂乱的工地。如果发展商们真的要给消费者那种居住在纽约,或者是巴黎的感觉,就好像当初敢于为他们的楼盘取这样的名字那样,那我想,身为消费者,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感觉,应该不仅仅是在自己居住的房子里面,也不单单是在围墙里面。有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名字,再看看周边,忍不住想的是,如果消费者真的冲着这样的名字而去,是不是有些自欺欺人的意味?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