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发展边疆的双语教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15:27 南方周末

  □王力

  一位外地同行到昆明,刚出机场就被一位的哥“小试牛刀”,“他说自己是少数民族,从来不会多收客人钱。”这位同行苦笑着咽下了后半截话。我则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十有八九,这位的哥不是少数民族。你以为会讲汉话的少数民族遍街都是?”

  我的这句话,当然是有出处的。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已占该省总人口的1/3,达1400多万。但最近从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会上传出消息,这140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中,高达47%不通或基本不通汉语,即使那些通汉语的少数民族,真正掌握汉语普通话的也只占12%左右。

  不知权威部门的这个抽样调查结果,会不会反而吸引更多的游人到云南体验“别样风情”?尽管少数民族群众有选择使用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但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他们若不能在掌握民族语文的基础上,兼学当今使用最频繁的汉语文,那么,语言障碍将会制约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新的知识、技能,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势必会进一步拉大他们与现代化社会的距离。而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的人都不愿看到的。

  在西南,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脱贫致富”,仍将是少数民族地区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些地方,群众最需要的就是实用型人才。只要可听、说汉语普通话,能认得报刊上大部分文字,会读懂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农药、化肥,如何保养收录机、电视机的,都可能成为他们迫切需要的人才。遗憾的是,即使这类在发达地区绝对算不上“高精尖”的人才,在他们的周围依然缺少。无论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问题来看,还是从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着想,在学习民族文字的同时学习汉语文,逐步达到“民汉兼通”,对各民族群众来说,该是多么迫切的需求!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不可否认,云南从未间断过在民族地区推行民汉双语教学,有的州市县还专门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机构,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信息交流能力。这些年来,成效之所以不显著,有三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编译队伍跟不上,教材和课外读物难以及时编译、更新;二是师资队伍跟不上;三是投入资金跟不上。

  一位著名的双语教育家曾这样说过:“就世界范围而言,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是最有价值的奉献;就国家范围而言,这是促进各个民族群体和语言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主要途径。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将比不进行双语教育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我想,在双语教材的编译上,在双语教师的培养上,有关部门是否出台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来扶持云南双语教育的发展呢?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