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故居前的追思:这里曾住过一位伟大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12:18 中国新闻网

  

伍连德故居前的追思:这里曾住过一位伟大的人

  伍连德

  

伍连德故居前的追思:这里曾住过一位伟大的人

  伍连德故居

  中新网4月9日电 题:这里曾住过一位伟大的人——伍连德故居前的追思

  作者:礼露

  从北京协和医院东门出来,向北,再向东,拐进狭窄的东堂子胡同,之后,就只需一味地向东,向东再向东......

  一路都是工地。已被现代建筑刷新的老胡同刚刚被风镐和气锤的噪音惊醒,我的心也不由得一阵紧似一阵。

  望到了!那栋淡粉略带藕荷色的有着孟莎屋顶和老虎窗的法式洋楼,她还在!21世纪的朝霞辉映着百年老屋——在这散发着浓重古都气息的土地上,一如刚刚过去的无数个风雨岁月,她依然沉静安祥,依然美丽端庄,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在都市的喧嚣中兀自默默伫立着,透着高贵与孤傲......

  这里,曾住过一位非凡的人,但今天却很少有谁知道。他的名字,他史诗般的英雄传奇,他用生命与意志锲刻的人类文明的伟大丰碑被深深掩埋于历史的断层,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直到我们今天来探索与发现——

  让时光回到97年前的北京:1910年12月19日上午11时,前门火车站。 从天津来的车上匆匆走下一位身材不高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外面,等候的马车夫迎上来:“请问,您是天津来的伍协办伍大人?” 他,就是青年伍连德。

  伍连德(Wu- LienTeh),祖籍广东台山,1879年3月10日生于马来亚槟榔屿。少年伍连德学业优异,因获英女皇奖学金而留英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他胸怀科学报国理想,应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之邀,从南洋回到中国,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堂副监督(副校长)。

  1910年冬,清王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际,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哈尔滨一带肺鼠疫流行,疫情扩散迅速,一路南下,直逼京畿,每日死亡人数以百计,一时引起极度社会恐慌。更严重的是,当时日俄以保护侨民为由,威胁清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将不准中国人进入参与防疫。伍连德在此时临危受命,接到圣旨后两天便 “率了一班医务军警人员” 义无反顾直扑一线,出任清廷特派全权总医官。 “因当时此疫杀丢生灵几乎净尽,人民对于防疫多不明了,余遂发起共谋以学理经验防范之策。众举余凡任用医员及军警等破天荒之防疫法,均经政府特准照办,毅然进行。” 那是一场充满了硝烟的战争——其中最紧张的一幕:“因疫区苦力不敷,地已冰冻,暴露之尸体满地,只一部分计见三千疫尸,遂奏请清廷准予火葬......”

  伍连德博士和他的助手们在现场发现:此次烈性呼吸性传染病病源竟来自于一种草原上的旱獭,捕杀旱獭的猎人和皮货商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死亡率几近百分之百。而他们聚集的客栈是始发、高发区;伍连德遂组织力量,在传染源头重点地区隔离病患,灭杀病源;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区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史上第一例疫尸病理解剖;为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他发明了并命令赶制了大批口罩——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此为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以钦差身份在疫区紧急征用学校、戏院、浴室,把它们改装成临时消毒所,又把庙宇和教堂改为急救医院;他还争取到了包括外国传教士和地方中医的积极协助。在缺医无药的条件下,采取果断隔离措施,分设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他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紧急培训、调动包括邮递员在内的各行业人员一起投入救助,在民间逐门逐户地进行盘查。伍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扮演了一个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给医生、警察、军队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当时正值年关,为阻止疫情随返乡(山东民工)过年的人流沿铁路传播,伍连德一方面调动军队沿途设卡检疫,同时通过外交途径,安排日、俄的南满铁路和中长铁路两条铁路停运,并紧急征用车厢作为隔离病房……在伍连德等中外医生的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控制。至1911年4月,那场噬杀了六万生灵的烈性传染病终被扑灭——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政命令全民参与相结合,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记录。伍连德也由此名扬天下。

  1911年4月初,伍连德主持了在奉天(今沈阳)举行的国际防疫大会即“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以东道主身份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伍连德被各国代表一致推举为会议主席。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誉为“鼠疫斗士”——当时与会的世界各国的微生物专家,包括因发现鼠疫杆菌而以东方巴斯德自诩的日本教授北里柴三郎,都心悦诚服地将这个桂冠戴到伍博士头上。如今近一百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谁敢用这个称号,而1959年,晚年伍连德在写就了650页的英文自传后,自豪而坦然地题写了书名:“鼠疫斗士——一个华人现代医生的自传”......

  东堂子胡同的这栋洋房是伍博士1911年买下的。加上漂亮的后花园有人说是清末留法建筑设计师华南圭(1875-1961)的杰作。 轻抚历史的灰垢和岁月的磨痕,伍连德故居昔日风采依稀可见:浅蓝的门与窗棂,金属线勒制的彩玻璃,全木旋梯盘上阁楼....据住在里面的居民讲,时有美术生来此作素描。

  然而,北京这栋舒适的府邸伍博士自接来家眷后,自己却很少享用。他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走,中国现代医学的大厦在那一代科学前辈的手下得以奠基,而伍博士其中的劳动和成果令今人看来更是难以置信!这里篇幅有限,从中国现代医学史料中摘录一二,权作如下罗列——

  1912年,伍连德在哈尔滨创建了鼠疫研究所、东三省防疫管理处之后在那里工作二十多年;

  1913年6月,袁世凯聘请伍连德为大总统侍从医官。但他很少待在北京,仍驻守东北,防范疫情卷土重来;同年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来华考察,伍连德受外交部派遣参与全过程。这次考察的结果是次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委员会来华考察17所医学院校和97家医院后开始协和医院的筹建;

  1915年2月5日,伍连德与颜福庆、俞凤宾、刁信德等21位医师在上海宣布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同年伍创刊《中华医学》杂志并首任主编;

  1916年及1917年连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其间代表中华医学会两赴广州销毁鸦片;

  1915年始,负责筹建北京中央医院。1918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伍连德任第一任院长。这是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创建的大型综合现代医院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

  1917年底,山西鼠疫流行,伍连德奉命赶赴现场负责治疫。由于有了上一次经验,这场夺去16000人生命的传染病很快被控制住;

  1918年伍连德任中央防疫处处长,为控制国内鼠疫、霍乱、肺结核、性病等传染病流行设置设计行政系统与规划。

  伍连德极力推动戒烟运动,在他等人的努力下,1916年11月16日中国政府宣布严禁鸦片。在正式生效期以前,在上海的犹太商人大规模囤积鸦片,政府花费二千四百万收购了这批鸦片。伍连德和陈遗范受命,于1919年1月8日到27日之间赴上海实施了虎门销烟后的另一次大规模焚烧鸦片。

  1920年底,肺鼠疫在哈尔滨再次爆发,伍连德十年间所建立的防疫系统经受了考验。与1910年流行整个东北以至华北,死亡6万人相比,这次疫发仅仅限于西伯利亚和北满洲里,死亡数仅为6500人;

  1922年,伍连德应奉天督军张作霖之召,在沈阳创建了东北陆军总医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军医院;

  1926年9月,伍连德创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任第一任校长;

  1930年7月1日,伍连德等各界人士多年收回国家检疫主权的努力终有结果——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在上海成立。时任国民政府卫生部技监的伍连德被任命为第一任处长;同年9月宣布成立了上海海港检疫,伍连德任所长。

  1930年9月,伍连德主持拟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港检疫章程》。汕头、汉口、广州之后,安东、牛庄(营口)、天津、青岛、大沽、秦皇岛等检疫处(站)也逐个办理了接收手续,一律改称为检疫所。从成立到抗战爆发前的7年中,伍连德领导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陆续在各口岸建立起服务站和检疫医院及实验室达20处之多,病床2000多张。

  1932年,伍连德与王吉民合著英文版《中国医史》出版印行;

  1933年,伍连德等出资捐建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医史馆、亚洲文会会馆,建立青年科学讲堂.......

  总之,伍连德在1907~1937年为国服务三十年间,先后主持兴办现代西医院、医学科学院、防疫检疫所、医学研究所、公共卫生行政单位及科学社团等30余机构,发表科学论文300余篇,代表国家与学界出席重大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

  回首已是百年身。站在伍连德故居前,一种带有人类历史感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这里,住过一位伟大的华人科学家、一位科学实践家,一位知与行高度统一、充满创造力的动作超人!

  梁启超因此评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1]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