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官岂只是观念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5:00 南方周末

  □黎明

  中国绝大多数人想当官,这是当下我们社会的“就业意向”。近日由官方组织的一次大型调查,给这个直觉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该报告说“愿意做工人的人仅有1%”。依我之见,如果进一步细致调查进行技术矫正,极可能愿当“领导阶级”的人连1%都没有。

  这并不说明这些择业者具有“官本位观念”,更谈不上此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这种现象是和“官本位”有联系,但不是和观念而是和事实有联系。在面对涉及实际利益的问题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得清谁活得更滋润;对社会大众而言,活得滋润才是硬道理。

  问题在于:想当官的“就业意向”很正常,而这种“正常”却是灾难,肯定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前景。在文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如此单一、集中、势利的就业意向是匪夷所思的。在这一桩富有标志意义的大事上,我们没有与“国际接轨”的迹象。

  一些官员习惯从经济角度看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会形成企业人才短缺,降低国家的市场和科技的竞争实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的副主任林泽炎评论说:“调查结果表明‘官本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也说明我国企业人才开发存在问题。”其实,这句话中的前一个判断是错的,后一个也是错的。“我国企业人才开发存在问题”,仅是个表象,决定了这一问题存在的,仍是公权系统的吸引力超强。

  据介绍:发达国家,如美国,80%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而我国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业……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60%以上的12个行业全部集中在党政机关、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大专学历者不到10%的19个行业则集中在采矿业和简单制造业。我看,造成这种现实的根本原因在于:官本位体制使公权系统将大部分社会资源集于一身,它对人才和“不才”的吸引力太强了。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各级政府。这是任何财团、任何企业都无法挑战的对手。想和中国的党政、事业体系进行人才竞争,如痴人说梦,无论有什么“战略”和“魄力”都徒劳。

  人才不向产业、企业集结,这状况是应该重视的,但同时还应该看到“人才不向教育界集结”的情况更令人担忧。美国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原总裁柯卡说的:“在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我们当中的精英都渴望做教师,而其他人则可能就差一点儿。这是因为:以最优秀的人才教育、管理后代,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文明,应该是人们最高的荣耀,也是最高的责任。”

  让我们认真想一想。美国的人才是向企业集结了,而集结到企业的最优秀人才却这样看待教育和教师。这种思想境界应该对我们有所借鉴,只看只说表象和眼前问题,大患永无除日。我曾有这样的“激进言论”:一个连中庸之才都不愿当教师的社会会怎样呢?答案是“黄鼠狼子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

  择业者实际上对自行创业的环境、代价也做出了客观估价。个人理想和情趣,被官本位的能量所瓦解、消融;没有多元化和情趣化、激情化的就业意向,控诉了官本位对国民精神的污染和自我设计的压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种种问题是长期的官本位势力无限扩张带来的。这些问题,表明了官本位体制(对民族而言)的失败,表明了中国教育的失败。就事论事,在经济、企业或宣传等方面永远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门路;出路在于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切实改造,或者进行有宏大意义的政治创新。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