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略欠公道的“公道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16:32 南方周末
■回音壁 □王乾荣 前警察吴幼明从警期间发网文,披露了一些警方内幕,或许有损警察形象。警察到底怎么了?有着24年刑警经历的吕文举先生说,他要“为170万警察说说公道话”。他的话刊于4月19日《南方周末》视点”,我读了,觉得有些确实“公道”,有些则略欠“公道”。 公道者,比如“治安形势急剧严峻”,“警察是和平时期伤亡率最高的职业之一”,“警察在外面不受尊重”,“对警察的心理健康缺乏关心”,等等。这是事实。人民警察人民爱,光口头讲不够。人民警察更需要各方面的尊重、理解、支持和善待。 对于略欠公道者,我想说几句。 吕先生说,“不信任人,对人不友好,在警察来说是根深蒂固”的“职业病”。他把“病因”归结为“长期面对谎言、骗局,长期面对假丑恶,人的心态就会变”。我认为这个立论和结论均成问题。人的心态会因环境而变,但是根本的心态,即他用以安身立命的宗旨,不应变。如果所有人的“根本心态”都因环境而特别容易“变”得阴暗,那太可怕了。 警察所在单位在中国叫“公安局”。公安,即公共安全。警察的职责,主要是打击犯罪,保卫社会和大众的安全,当然免不了面对假丑恶。面对假丑恶,如果没有打击假丑恶或改造假丑恶,使之真善美起来,反倒把自己心态弄得“不信任人,对人不友好”,成啥体统?临终关怀医院医生天天想着死亡而厌恶生命,工读学校老师教“问题学生”把自己“教”成问题,还称得上真正的医生和教师吗?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洛克说,“人人追求快乐”,没错儿。但是对自己是“害”、是不痛快、是必须付出牺牲的东西,如果对社会大众有“利”、有价值,便不必“避”,反而须“趋”。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价值观,就不会有真正的崇高。 吕先生所谓警察变得“不信任人,对人不友好”,这里的“人”,显然并非单指“罪犯”或“犯罪嫌疑人”,而是泛泛的“人”。这确实是一种可怕的心态,即毛泽东批评过的不相信绝大多数群众的心态。而警察的这种“变”,只赖环境吗? “环境”永远不会得到“彻底”改造,犯罪永远不会消灭。马加爵学习生活不如意,只找外部原因,所以走向犯罪。而打击犯罪需要警察,警察必然“长期面对假丑恶”。跟鲁迅的话同理,警察本身败在这样的“假丑恶”之下,心态大变,多是“由于个人”,而不能一概归咎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