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个宝 眼睁睁看着古树备受摧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14:4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古树名木是个宝!可是在农村,一些人恨不得卖古树赚钱;在城区,不少古树树身被钉上一根根钉子,挂满电线……

  广州市番禺区民革总支部的刘先生最近向本报来信,痛陈许多寺庙的古树生存状况不佳,呼吁“救救古树”。记者近日走访各地,发现人“绿色遗产”每天都在面对自然侵害、城市围困和人为虐待。

  树不成树竟成城市“累赘”

  据省林业局最新统计,广东共有古树名木38649株,其中3890株生长在城市,其余的在郊野乡村。古树基本上以人们熟悉的细叶榕﹑龙眼、荔枝﹑枫香﹑马尾松为主。许多古树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磨练中,成了木中之最。新兴县国恩寺内的一株荔枝树,树龄约1300年,是广东最长寿的“国宝”;始兴县都亨村的杉木王,长得最高,树高44米。

  在寺庙中,参天古树不少。韶关南华禅寺、梅州灵光寺、广州南沙天后宫等,都有100年以上古树,有些树龄甚至超过600年。但不少古树名木,在一些寺庙的大兴土木中,乐土不再,病的病,死的死。

  在岭南水乡,古树命运如何?记者近日来到四会市梁便村,发现村内的古树大多为细叶榕。一棵棵上百岁的榕树,挂上了古树保护牌,树外围约1米范围内有围栏保护。但仍有部分老榕树树干底部有蚂蚁做窝,粗大树枝被强风吹断许多。四会新寨村一棵百岁细叶榕,全身上下处处裂痕,树干基本空心,奄奄一息。专家说,虽是自然侵蚀,但明显缺乏养护才这么惨,再不救,古树活不了多久。

  据介绍,四会现有古树名木700多株,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绿文物”进行了统计﹑挂牌,并引导管理单位对其保护。但省内更多地方的古树几乎都是自生自灭。许多村民没有保护意识,一些人恨不得卖古树赚钱。

  在城区内,建筑物同古树“抢地盘”的现象比比皆是。记者在多个县城人行道上,发现一棵棵老榕树被马路排挤。老榕树紧挨楼房,靠房一侧枝干被剪断,树根部被水泥封死难以呼吸。树身挂满乱七八糟的电灯﹑电线,还被钉上一根根钉子。

  百般“酷刑”加速古树致命

  专家说,隐形的伤害更加可怕。这些“绿文物”尽管大多外表高大挺拔,可毕竟老了,生命力减弱,树体﹑根系等各部分生长能力已不如年轻力壮的时候。

  有的政府部门对古树管理不当,好心做坏事。如修剪太厉害,超过了树的再生能力,施药浓度过大,令古树反而中毒。为能有更多古树点缀,跑到农村和山区,迁来粗壮大树。这些脱离了原生环境的古树死亡率非常高,且到了城市,生存环境更恶劣。这种好事者人称“古树屠夫”。

  除人为“虐待”外,古树还得面对雷电﹑风折﹑水淹﹑冰雹﹑干旱等自然界外力的摧残,大气污染﹑水污染﹑虫害﹑病害等系列“酷刑”。雷击、虫蛀后,树身空洞没人填补,古树会加速腐烂。

  有林业专家称,虽然国家、省、市已出台了多项保护树木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政策仍显过于笼统甚至落后。有钱的地方,古树保护得好些,但也未必很科学,许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而农村更是连有多少古树都不清楚,别说保护了。谁有权管,谁出钱管,谁来负责古树的生老病死,仍是困扰古树保护的问题,有待地方立法解决。

  本报记者戚耀琪 实习生黄瑞

  

古树名木是个宝 眼睁睁看着古树备受摧残?

  四会前锋村的细叶榕保护得较好,然而缺乏资金总是让人皱眉

  本报记者陈文笔 实习生游思行摄

  第[1]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