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个宝 眼睁睁看着古树备受摧残?(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14:4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抢救地下古树,救一棵是一棵

  广东很多地方都有“地下森林”,但常被破坏

  本报讯 记者刘虹、实习生代希奎、通讯员陈焕瑞报道:昨日,“两岸四地第四纪环境变化与古树研究研讨会”在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地下森林再次成为学者们热议的焦点。

  上世纪后期,全球持续增温,全球变暖成为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但是这种增温是否会持续下去?还是到一定时期又降温变冷,乃至出现新冰期?引起这种变化的到底是人类活动?还是自然界固有的规律?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在作主题报告时表示,全球变暖问题,可能自然界本身的因素要比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要更大。

  刘嘉麒说,为了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说明地球本身存在的规律,现在无非是从树轮、纹泥、石笋、珊瑚和冰芯等来做研究,其中古树是最好的研究载体。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大古树,对古气候研究更是极具研究价值。

  他认为,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树轮年谱,全球变暖的谜底或许就可以解开。

  据广州地理研究所的李平日教授介绍,广东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地下埋藏古树,在珠江三角洲,除了深圳外,大部分县市都有,其中四会、高明、高要比较集中。

  “现在,这些古树资源已经被挖掉70%到80%了。”说到古树资源的破坏情况,李平日忧虑万分。

  他说,由于这些地方经济欠发达,当地农民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将古树挖出来,把树根做成软木塞来卖,而这些软木塞只卖几分甚至几厘钱;挖出来的土则做花肥卖,一袋一元;有些挖到硬木的,就卖到家具厂做家具;而挖出来的坑也被农民用来作为养鱼之用。

  “有时候,20多处一起挖,场面真是壮观,也真是让人心痛。”李平日说,虽然当地政府也管,但是农民根本不听。

  “抢救古树的任务艰巨迫切,但是救一个就保护一个,可供研究的对象就增加一个。”李平日说。

  有一次,一棵本来长约15米、直径约1米的青冈树,本来已经被村民从水中捞起,锯成了多段,准备拿来当柴烧。广州地理研究所的专家们发现后,立刻将其买下来,拿去做化验,发现这是株距今1800多年前死亡的古树。这让他们兴奋不已。“如果烧掉一棵,这个世界上就少了一棵记载珍贵的历史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的古树。”

  上一页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