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原崛起系列报道之二 宝丰农民玩魔术玩出大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03:22 东方今报

  穿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乡周营村,若不是村头的简易舞台、村民院内外搁放的演出道具,很难让人相信,在这个拥有722平方公里、48万人口的农业县内竟然隐藏着一支足迹遍及全国、农忙务农、农闲从艺的民间艺术表演大军。这种以魔术为主、歌舞为翼、武术为辅,并带动服装、道具、音响、艺术培训等相关产业发展的独特民间文化产业,被称为“宝丰现象”。

  小魔术带出大路子

  “真是太不可思议啦!”6月3日,集中报道组赶到宝丰县赵庄乡周营村,目睹了该村多位魔术师的绝活。一名记者拿着村民王献坡用“白纸”变出的“钞票”对着阳光照了照,仍不敢相信。王献坡说,他经常到全国各地进行演出,也是靠着魔术才脱贫致富的。“全国各个省市区,几乎都有咱宝丰民间艺人的足迹。”宝丰县县长严寄音说,“如今的市场是宝丰农民用脚底板一块块踩出来的。刚创业时,家家都有一部酸甜苦辣的创业史。”“累脚脖子,还得活脑瓜子。”村民靳全亮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我们组团不分大小,大团一二百人,小团十几人。演出地点一般选在县城以下的乡镇村庄和庙会。票价从三元五元到十元八元不等,演出场次也不固定,也不清场,观众想看几遍就看几遍。”宝丰农民正是用自己的活脑瓜子赚到了票子,盖上了房子,闯出了路子。

  目前,宝丰县的民间演出团体已有1400多家,从业人员有5.5万人,年收入4.02亿元,演出团体和从艺人员涉及全县7个乡镇,形成了独特的“宝丰现象”。

  小产业蕴涵大商机

  宝丰县的农民在开阔了眼界后,掀起了回乡投资兴业的热潮。在赵庄乡的50余家私营企业中,百万元以上的有8家,50万元以上的有20家,10万元以上的有22家。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演出服装、道具、音响、大篷、运输和广告设计等10多个产业的发展。如今的赵庄乡已形成全国唯一初具规模的民间艺术演出服装、道具服务市场。这些演出服务业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创造2100万元的产值。

  为了让“宝丰现象”走出河南、叫响全国,2003年,宝丰县抽调2000多名机关干部对全县的演出团体进行调查,针对团体演出地域广、发展思路不明确、管理难度大等各种复杂情况,2004年,专门成立了“宝丰县民间演出团体行业管理协会”。为了帮民间团体解决遇到的困难,县里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2%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宝丰现象”叫响全国

  在加强服务的同时,平顶山市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宝丰现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近年来,先后举办了首届全国民间职业团体团长培训班、两届河南·宝丰民间艺术发展论坛、三届魔术节等。

  2005年,宝丰民间表演团体参加了中宣部、中国文联、文化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曲艺之乡进京展演活动;进京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组织的慰问农民工演出;在河南省举办了《魅力宝丰》专场演出;参加了“中原文化上海行”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今年,宝丰民间节目又应邀参加了河南省春节文艺晚会演出。2006年,还承办了由中国杂技家协会、省文联组织的宝丰民间魔术采风研讨活动暨民间魔术展演。

  为了扶持“宝丰现象”,平顶山市还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搞好扶持引导。宝丰县委、县政府规划开工建设了马街书会民俗风情园、赵庄魔术演艺园、汝瓷文化产业园、香山寺观音文化园、商务红色文化园等五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宝丰对外开放的知名度、招商引资的外向度和城市文明的品位度,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爱问(iAsk.com)